藻军入海修复海底牧场 为鱼虾做窝造生态环境

藻军入海修复海底牧场 为鱼虾做窝造生态环境

来源:半岛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1:50:23 
海洋污染加剧、渔业资源锐减,与天然藻场的大面积退化、枯竭息息相关。通过人工种植海藻的方式重造“海底牧场”,修复脆弱的海洋生态环境,我省海洋专家对此进行了多年试验。12月26日,记者采访了解到 ,作为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内容之一的“利用人工藻场修复近海生态环境技术”项目获得重大进展,并将进入实施阶段。该项目筛选出适合人工藻场栽培的10种大型海藻,这些海藻在海水中人工大规模栽培后,不但可为鱼虾提供美食,还可治理海水富营养化,有效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10种海藻可造“牧场”
“利用人工藻场修复近海生态环境技术”项目由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承担。据项目相关专家介绍,本项目共筛选出适合人工藻场栽培的大型海藻10种,已对其中3种进行了人工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分别是:石花菜、鼠尾藻和鹿角菜,项目组共繁育石花菜1厘米以上的人工幼苗 16亩,鼠尾藻人工幼苗 8223.7万株,鹿角菜人工幼苗 172万株。
到项目通过专家评审时,项目组现场采集到海带、裙带菜、石花菜、马尾藻、石莼五种大型海藻优势种,这些海藻优势种下一步将为“播种”到大海中繁衍种群。
据介绍,此前,由省海洋与渔业厅主持,邀请中国海洋大学、黄海水产研究所和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等单位的相关专家,对“利用人工藻场修复近海生态环境技术”项目进行了现场验收,与会专家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
海藻有助修复环境
“就像树木能吸收二氧化碳净化陆地环境一样,大型海藻在海水中也能净化水体环境。”项目组专家介绍说,近年来海洋环境恶化,海洋资源枯竭,大型海藻的减少和破坏是重要原因。大型海藻本身具备生物修复作用,在近海及富营养化养殖海区投放藻礁建设“人工藻场”有助于修复海洋环境。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费修绠从事海藻研究多年,在他看来,包括青岛近海在内的多数海水养殖区富营养化相当严重,海带、龙须菜、条斑紫菜等大型海藻,生产力很高,在生长过程中可大量吸收有害物,在水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减缓富营养化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此外,海藻产品可食用,作为饲料、工业原料和有机肥料,是具有较高价值的商品,同时,海藻营造的藻场,还为海洋生物提供了附着基质、繁殖场所和逃避敌害的场所。
人工藻场已达千亩
据介绍,利用海藻为失血的大海疗伤,重要前提是要有足够多的海藻。为此,规模化的人工繁育和生产必不可少。项目组的专家告诉记者,目前项目组已进行了海带、龙须菜、马尾藻、鼠尾藻等大型海藻轮养生产试验,达到了全年连续修复养殖海区的良好效果,目前海面筏养人工藻场面积已达到1000亩。同时,进行的大叶藻池塘移栽试验也显示,经过3年连续移栽,大叶藻种群资源恢复效果显著,池塘水质明显改善。
据项目组介绍,筛选出的10种海藻,将作为推荐海藻供海水养殖企业使用,这些海藻不但可以直接养殖、收购后作为商品销售,还可作为建设“人工鱼礁”的原料投入海底。“海藻本身就是海洋生物,即使是人工种养,对海洋环境也不会产生危害。”专家表示。
记者 陈浩杰
5种海藻 美食兼良药
○裙 带菜,这种海藻的叶片作羽状,很像裙带,故名。裙带菜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粗蛋白质含量高于海带,其味道也超过海带。裙带菜不仅是一种食用的经济褐藻,而且可作综合利用提取褐藻酸的原料。
○石花菜,又名海冻菜、红丝、凤尾等,是红藻的一种。它通体透明,犹如胶冻,口感爽利脆嫩,既可拌凉菜,又能制成凉粉。石花菜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尤其是它所含的褐藻酸盐类物质具有降压作用。
○石莼,亦称海白菜、海青菜、海莴苣、绿菜等。片状,生活于海岸潮间带,可供食用。性味甘咸寒,具有软坚散结、利水解毒等功效。用于喉炎、颈淋巴结肿、水肿、瘿瘤等病症。
○马尾藻:属于褐藻,生长在低潮带石沼中或潮下带2~3米水深处的岩石上 。是提取褐藻胶等重要的工业原料,可药用和食用。
○ 海带,褐藻的一种,生长在海底的岩石上 ,形状像带子,含有大量的碘质,可用来提制碘、钾等。中医入药时叫昆布,有“碱性食物之冠”一称。
海藻食品可满足人类所需
据专家介绍,曾有美、日科学家测算,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其产量相当于目前世界所产小麦总产量的15倍以上,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物,足可满足全球人类的粮食所需。
试验表明:每种植一公顷水域的海藻,即可加工获得20吨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相当于种植40公顷大豆的含量。
为此,美、日等国都在筹备在本世纪大规模开发海藻。美国规划在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浅海区开展养殖,一方面可为海藻提供光合作用的能源;另一方面来自江河的水体营养物也为浅海藻类植物的生长提供肥料。
青岛海水也现富营养化
在污染严重的海域,海底污泥释放出的氮、磷等营养盐和硫化氢容易引发海水富营养化和赤潮、青潮等海洋灾害。据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查询,自2005年开始,青岛海域已发生多起赤潮事件(表现症状为海水变成红色),在2008年奥帆赛前3年,每年市政府都要投入专项资金应对赤潮。此外,有海洋专家分析,最近几年在青岛海域频繁出现的浒苔,也与海水富营养化不无关系。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