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海洋旅游文化资源极其开发

来源:海洋财富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1:55:51 

摘 要: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旅游文化资源,可分为有形和无形两大类,分别有多种表现形态。在当前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开发海洋旅游文化资源具有特殊意义,不仅有助于提高全民的“海洋意识”,对于世界的和平发展也有“普世价值”。本着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发挥文化资源优势的目的,可以开发“海上丝绸之路”等10大类旅游文化产品。

占地球表面71%的蓝色海洋,壮阔辽远,波澜诡谲,变幻无穷,自古以来就对人类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从世界范围来看,海洋旅游不仅历史悠久,在现代旅游业中更是扮演着重要角色,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1]海洋旅游的魅力,一则来自于大海雄奇的自然景观,二则来自于海洋文化所孕育的建筑、聚落、文学艺术、科技、民俗、宗教等人文因素。自然条件方面,虽然我国的滨海地带跨越温带、亚热带、热带三个温度带,具备“阳光、沙滩、海水、空气、绿色”五个旅游资源基本要素,但这些可说是世界中低纬度滨海旅游地招徕游客的共同资本,我国并不占有地理和资源的特别优势。人文方面则不然,作为古老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积累有内涵深厚、色彩缤纷、富于东方特色的海洋文化,这才是我们发展国际海洋旅游业的“王牌”。因此,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我国海洋旅游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我国海洋旅游文化资源的类别与形态

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国家,拥有辽阔的海域和长达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6500多个海岛以及14000多公里的海岛岸线,近海面积超过470万平方公里。沿海的劳动人民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开始与海洋打交道,过着拾贝抓鱼的渔猎生活。到了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发明了风帆、舵、桨,开始驾舟出海。历史上,中国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商船队,中国人远洋的脚步曾抵达东亚、东南亚、西亚、非洲东海岸,甚至有学者认为商代遗民大举东渡,经过太平洋、阿留申群岛到了墨西哥,是最早到美洲大陆的移民。在如此浩瀚的时空背景下,我国的海洋旅游文化资源精彩而厚重。概言之,我国的海洋旅游文化资源可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两大类。

()我国有形的海洋旅游文化资源及其形态我国海洋旅游文化的有形资源包括相关文物、建筑和建筑群、遗址遗迹等,具体形态有:

1、海船等水下文物。船是连接港口之间、陆海之间的海洋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核心载体。从远古的独木舟到现代的大船,其间经历了无数次的改进和变革,凝聚了民族的、社会的、心理的需求和满足,记录着人类探索和征服海洋的历程。沉埋于地下、水下的海船负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我国管辖的海域内遗存有大量的水下文物,仅在我国沿海海岸一带,就有超过2000艘的沉船,浙江、福建、广东、山东沿海不断通过海洋考古有大量的重要发现,被称为水下考古“黄金海域”的广东沿海据探测有沉船1000多艘,重要文物无数。每条沉船都有一个神秘的历史故事,都是一个巨大的水下文化遗产宝库,反映了古时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与海洋文化的繁荣。我国南海等海域的水下文物更具有文物以外的政治价值、历史价值,既是中国海洋权利的历史佐证,具有历史证据的意义,也具有主权宣示的政治和法律意义,已远远超出历史文物的单一价值。

2、港口。我国的海岸线漫长,港口密布,再加上由于海陆变迁,今天已经不再滨海和已经废弃的港口,其数量就更大。港口是人员、物资的集散地、文化交流融合的发生地。历史上的港口有着历史的意蕴,记载着昔日海洋文化的辉煌,如提到古代四大海港扬州、明州(今宁波)、泉州、广州,即可想见中古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同时,古港口与当代港口之间还有着割不断的文脉,如古代的刺桐港之于今天的泉州,古代的番禺港之于今天的广州,古代的密州港之于今天的青岛,均凸显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现代的港口则有着现代的风范,像我国最大的人工港———天津港以及宁波北仑港等,标志着我国现代化港口建设的成就。

3、海堤、海塘。海堤、海塘是古往今来人们开发利用海洋的陆上见证,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势体现出国人的聪明才智和改造自然的伟大成就。

4、滨海和近海历史文化名城、古渔村、古集镇。我国滨海和近海有秦皇岛山海关、天津、青岛、扬州、上海、宁波、临海、福州、泉州、漳州、潮州、广州、雷州、琼山等十几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还有不少省级名城和历史文化村、镇。这些名城作为海防重地、通商港口,海洋文化在其城市发展中留下深刻的历史烙印;而仍保留着古朴生活情调的古渔村、古集镇则体现着滨海与海岛地区的文化原生态。

5、民间信仰与宗教建筑。有关海洋的民间信仰中影响最广的莫如妈祖信仰。不仅沿海地区有诸多的妈祖阁、天妃宫、天后宫等建筑,甚至连远居内地的贵州镇远亦建有供奉海上保护神妈祖的天后宫。妈祖信仰还随着海外交通贸易的兴盛和我国沿海地区的海外移民远播世界各地。佛、道教中的观音信仰、神仙信仰在滨海地区形成数不尽的山海宗教景观,如“海天佛国”、全真道教天下第二丛林崂山、“蓬莱仙阁”等。

6、海防、海战遗迹。沿海一带有为数众多的古烽火台和炮台、军营和屯寨,许多“卫”、“所”至今犹在。浙江临海桃渚城、福建惠安崇武古城等卫所城垣保存较完好,仿佛仍在诉说着当年惊心动魄的抗倭场面。宁波镇海口海防遗迹、福州马江海战旧址、旅顺、大连甲午海战旧址等,断壁残垣,寂寂海面,使人感到抗敌海战的炮声依然萦绕于耳畔,民族的屈辱与抗争时时警示世人。

7、历史人物遗迹和历史事件发生地遗址。如秦皇、汉武巡海遗址、徐福东渡遗址、泉州伊斯兰教始祖穆罕默德的门徒三贤、四贤的葬地灵山圣墓等,有些确系史实,有些附以传说,记录着古人对大海的探索与认知,昭示着我国海洋文化的源远流长。

8、贝丘文化遗址。生活在海滨的人们以丰富的海产品为食物来源,当年他们吃剩的贝壳大量堆积起来,形成贝丘。在我国沿海(包括现为内地的古代沿海),有着数不胜数的贝丘文化遗址,有许多是数万年、数千年前先民的海洋文化遗产。如小长山岛大庆山北麓贝丘,南北长500,东西宽约300,贝壳堆积厚度0.3-.5,贝壳种类是鲍鱼、海螺、海蛤等。大长山岛上马石贝丘,长约300,宽约150,贝壳堆积厚度0.6-3米。[2]贝丘中还杂以网坠、石斧等渔猎工具,反映出当时的生活与生产状况,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9、博物馆、主题公园等。如泉州有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宋代海船陈列馆、华侨历史博物馆等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专门博物馆。

()我国无形的海洋旅游文化资源及其形态

无形的海洋旅游文化资源包括口头与非物质的文化资源、节庆活动等。具体形态有:

1、文学艺术作品。有关海的诗歌、词曲、戏剧、小说、绘画、刺绣、雕刻等文学艺术作品。大海的神秘、雄奇、广远,令人有无限遐想,易于激起人们的创作灵感。古今以“海”为题材的文艺创作连篇累牍,名篇佳作又为“海”平添魅力。

2、民间文艺、传统技艺。如渔民、航海船工、跑码头的人们的口传故事、号子、小调、戏曲、杂技绝活等。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这些珍贵的非物质遗产面临失传的境地,亟须抢救与整理。

3、民间习俗。与海洋生产活动、生活方式有关的习俗。如青岛地区沿海渔民农历三月十九的祭海习俗,仪式在春汛起锚前举行,乞求海神保佑平安,现演变为“上网节”,成为欢送渔民出海并预祝丰收的节日。又如广东潮汕地区一直保持海滨饮食习惯,食俗以海产品为主要原料,并以海食居于正统地位,用于先人的祭祀典礼。在坟头祭礼结束后,还要当场把蚌蛤吃掉,而将空壳撒在坟墓周围,以示子孙兴旺,人丁众多。

4、节庆活动。包括旅游节庆活动、文化节庆活动、商贸节庆活动、体育赛事活动等等。如青岛市有80余年历史的樱花会,近年有海洋文化节、国际啤酒节等,2008年还将作为万众瞩目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帆船赛场。

二、开发我国海洋旅游文化资源的现实意义

我国的海洋旅游文化资源内容丰富,分布广泛,不少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开发海洋文化资源,整合海洋旅游文化产品,在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下,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与民族兴旺、国家繁荣紧紧联系在一起,综合国力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激烈的海洋权益和海洋国力竞争,其中关键的、起主导作用的又是一个国家的海洋文化实力。[3]海洋文化缘于海洋而生,它包括了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较之内陆文化,更具有开放、开拓和进取的显著特点。我国有长达7000年的不间断的海洋文化,航海事业在唐、宋、元迄至明中叶的七八百年中曾领先于世界。但近几百年来,由于根深蒂固的重陆轻海思想和闭关锁国政策,再加上近代列强的侵略以及其他各种原因,我国的海洋文化衰落了,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的发展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些历史的原因造成了国民海洋意识比较淡薄,甚至导致很多人忘却了我们自己的海洋文化传统。而当今世界,海洋已成为人类文明相互沟通的主要渠道,走向海洋,其根本的意义在于走向世界,吸取世界文化的优秀因素,只有这样,一个民族才可能真正现代化。中国的改革开放、加人WTO与国际接轨,实质都是对海洋文化的认同与交往。江泽民同志在199510月视察海军部队时讲过:“开发和利用海洋,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可见,弘扬中华海洋文化,加强海洋意识的宣传教育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而借助多姿多彩的海洋旅游文化资源,通过活色生香的旅游形式,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无疑是绝佳的教育方式。

从国际环境来看,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已经是“世界潮流”,顺之者始能昌,但文化的“趋同”却绝非人类的福音,导源于西方海洋思维模式的西方世界在观念形态上的强势文化心态和文化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的一个不和谐音,甚至造成一系列的暴力冲突。而中国的海洋文化传统中,则有着“兼容并纳、各美其美”、“海静波宁、天下大同”的特质。如在海交名城泉州,旅游者可以参观到“老子天下第一”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老子造像、古老的佛教寺院开元寺、埋葬伊斯兰教始祖穆罕默德门徒的灵山圣墓、阿拉伯建筑风格的清净寺、仅存的摩尼教寺庙草庵遗址和摩尼光佛石像、印度婆罗门教的石柱与雕刻、基督教(景教)的墓碑、石墓盖和大量的十字架等,几乎全世界各主要的制度化宗教在这里都有迹可寻,它们在同一城市中和平共处,没有硝烟,没有仇杀,甚至水乳交融。踏访南京宝船厂、静海寺、天妃宫,泉州郑和行香碑,长乐太平港等故地旧迹,追寻600年前郑和七下西洋所到的印尼、新加坡、南印度半岛、斯里兰卡、东非等地区的遗踪旧影,旅游者可以感受到不以殖民、征服、称霸为目的的“和平之旅”所透露出的东方海洋文化观。这种欣赏接受多元文化的心胸,保存维护不同文化基因火种的态度,通过对旅游者的渗透浸淫而显示和发扬其“普世价值”。

三、我国海洋旅游文化产品体系的建构

海洋旅游业是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各国都很重视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地中海沿岸的西班牙,以“空气、阳光、海水浴”为资本,向世界出售阳光和海滩,它的四大旅游区都位于海滨,并同其他风景区组成了纵横全国的旅游网络,使其成为旅游超级大国。另一个旅游大国意大利也在滨海开辟数千个海滨浴场、多个旅游港口和数百个海滨旅游中心。我国近年海洋旅游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渤海沿岸的秦皇岛,黄海沿岸的大连、烟台、青岛和连云港,东海沿岸的普陀和厦门,南海沿岸的深圳、北海和三亚等重点开发的滨海旅游区,已有较高的知名度,每年接待大批的海内外游客,不过,在我国海洋旅游资源的优势项目———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方面仍大有可为。本着弘扬中华海洋文化,发挥文化资源优势的宗旨,可以考虑进一步开发以下旅游文化产品,建构我国的海洋旅游文化产品体系。

1、“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文化产品。组合“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广州、泉州、宁波等地的古港口、灯塔、祈风石刻、“藩客街”旧迹、古船遗物等。另外“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繁荣极大地带动了当地及附近地区手工业和交通的发展,所以,相关的古窑址、手工作坊遗址、驿道、桥梁等亦应组织进来。

2、郑和遗迹旅游文化产品。郑和七下西洋,在沿海地区留下的遗迹非常丰富,可组织成专门的旅游产品,再现600年前“海上中国”的辉煌,弘扬郑和下西洋的和平发展精神,同时郑和所处的明朝所积累起来的海外贸易经验也足资借鉴。

3、宗教旅游文化产品。我国本土宗教道教与东夷海洋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的东渐亦与海上交通息息相关,妈祖民间宗教信仰更是海洋文化的直接产物。沿海地区此类宗教文化景观众多,且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可以整合成各种专项宗教旅游产品,展现源远流长的海外交通史和涉波履险、勇敢无畏、有容乃大的中华海洋文化精神。

4、抗倭史迹旅游文化产品。浙江、福建、江苏、安徽、山东沿海等地抗倭战场、工事、建筑遗迹,为纪念抗倭英雄戚继光、谭纶等而建造、创作的祀祠、塑像、亭楼、碑刻、诗文字画、口碑传说,甚至歌谣信仰、仪式风俗等难以数计。仅在福建、浙江两省现存的和有迹可寻的,或成群、或成片、或成线、或成点,就有数十处之多。关于戚继光的典故与传说,已经成为一种海防文化、海疆文化,已经渗透到了老百姓的具体生活和内心世界。[4]将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旅游资源开发为旅游产品,将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教育的绝佳载体。

5、近代海战遗迹旅游文化产品。从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开始用枪炮叩击中国的大门,近代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又给沿海各地的海洋文化添上可歌可泣的一笔。今天这些海防、海战遗址、纪念建筑则是人们凭吊英雄烈士、反思历史的游观场所。

6、近现代优秀建筑旅游文化产品。沿海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福州、厦门等诸多口岸城市,因开埠通商获得了发展机遇,近现代工商业迅速在这些城市崛起,城市面貌也与传统城市有很大不同,西式、中西合璧式的建筑景观反映了特定的时代背景,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侧面。

7、水下考古旅游文化产品。水下文物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茫茫大海之中,人类的文明古迹、沉船、沉物等不计其数。我国海域内沉船、沉物也数不胜数,是海洋文化的有力物证,可利用这些丰富的水下文物资源开展考古探秘旅游。这也是展现我国海洋文化的一个手段。

8、名人名著旅游文化产品。自古以来,大海的雄奇壮丽与缥缈的梦幻色彩吸引着无数名人墨客驻足海滨,秦始皇登琅琊台勒石纪功,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吴承恩用生花妙笔为孙悟空营造了“洞天福地”的海上仙山花果山,毛泽东在北戴河泼墨挥毫“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些与海洋有关的名人轶事、诗文篇章既是海洋文化旅游有力的“宣传品”,也可以结合遗迹、纪念馆、主题公园等开发为专项旅游产品。

9、海洋民俗旅游文化产品。通过陈列、展览、节庆、“渔家乐”等动静结合的方式展示海洋民俗的独特魅力。

10、海洋科技旅游文化产品。辽阔的海洋蕴涵着无穷的宝藏和无数的奥秘,在“海洋世纪”里,海洋科技是各国竞争的焦点之一。青岛等沿海城市有众多的海洋科研、教育单位,可以有选择地对公众开放,组织海洋科技旅游文化产品,以进行海洋科普教育,提高全民的海洋意识。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