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海兰一线牵 新一轮沿海开发敞开胸襟谋"共赢"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江苏人看不到大山,也看不到高原、雪山的景色。西部不靠海,那里的人也渴望领略海滨风光。”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的这句话,给“江苏沿海开发陇海行采访团”记者们留下深刻印象。结合在江苏的所见所闻,他们得出一个共同的判断:与以前强调区域利益的观念不同,这一轮的江苏沿海开发更多强调的是“共赢”。
在江苏近千公里海岸线上,一座座崭新的码头如同伸向太平洋的一支支触角,把沿海与内陆联结得更加紧密。从规划到行动,江苏正以开放的胸襟牵手沿陇海兰新线,谋求合作共赢。
中西部的“沿海规划”
出乎意料的是,中西部地区省份也对《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抱以极大关注,纷纷用不同的视角,对这个千里之外的规划进行解读。
甘肃日报给《规划》加了一个“定语”——“一份关乎江苏乃至陇海兰新经济带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这篇题为《陇海出海大通道呼之欲出》的文章说,这是国家在深刻分析、把握江苏沿海地区突出的区位、资源优势作出的重要决策,引导江苏沿海开发突破省域经济局限,从全国生产力布局和全球经济版图上谋划更大发展。
“这不是一家的事,而是大家的事。”陕西日报的报道指出,《规划》的实施加强了与陇海沿线各省区的合作与交流,必将带动陇海沿线各省区的发展,为沿线各省区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把江苏沿海开发视为中西部的“沿海规划”,这并不是沿陇海兰新线兄弟省份的一厢情愿。从规划之初,江苏就主动把目光投向了幅员辽阔的中西部。省委书记梁保华在接受采访时强调,邓小平同志曾讲过“两个大局”思想,沿海地区先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支持不发达地区的发展,现在是实施第二步战略的时候了。
河南日报副总编辑王俊本说,2008年温家宝总理在连云港考察,用桌子上的橘子摆出“橘子阵”时,胸中装的就是全局。胸有全局,江苏的沿海开发就是广大中西部地区的“沿海规划”。
“三多三少”与“三少三多”的天然互补
“共赢”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有着现实的合作基础。
新疆日报《来自东“桥头堡”的系列报道》中,用大段篇幅论述了东中西部区域合作的可行性。文中写道,江苏的省情是“两头在外”:资源和市场主要依托省外,尤其是资源,大量来自中西部省区。呈现出“三多三少”的特点,即人口多,土地少;平原多,山地少;人才多,资源少。
“江苏省的‘三多三少’与新疆的‘三少三多’相对应,形成了天然的互补关系。”新疆日报高级记者朱必义说,江苏沿海开发不仅意味着地处大西北的新疆可分享更加便捷的出海通道和开放门户,而且对于正处在优势资源转换“喷发期”的新疆,还将赢来新一轮东部产业转移的高潮,从而显著加快天山南北新型工业化进程。
江苏沿海开发唤醒了中西部地区“沉睡的资源”。今年“西洽会”上,仅盐城市就与中西部地区形成投资、贸易和内联合作成果23个,成交额达11.1亿元。利用新疆生产优质棉花资源的优势,盐城还在疏勒县建了一个12万锭的棉纺厂。
更为中西部看重的是,经过持续20年经济快速增长的东部地区,出现了向外扩散富余资金、技术、加工能力和开拓新市场的要求;而幅员广阔的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能源、劳动力、市场等优势,但同时基础设施落后,人才、资金、技术匮乏。这正是东西合作、共同发展的潜力和机遇所在。
河南日报的报道分析说,中国生产力布局像一个希腊字母“π”,上边的一横就是沿海经济带,左边的撇就是沿陇海兰新铁路线经济带,右边的一撇就是沿长江经济带。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恰将中国最具活力的三条经济带织成“一张网”,各类经济发展要素必将在更大范围内“循环加速”。
中西部经济流的“理性回归”
一个事实是,全长1759公里陇海铁路,虽将沿途各个以省为单位的经济体“串珠成线”,但由于出海不畅,这股来自中西部的巨大经济流到了东部就被迫“分流”,没有形成应有的合力。
一组来自甘肃的统计数据就很说明问题。去年,该省从南京海关口岸进出的报关单只有121票,货运量10.3万吨,货值仅2.11亿美元。而2008年我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60.8亿美元,南京口岸(主要是连云港)仅占3%。相反的是,目前,较连云港偏远400多公里的天津港却成为甘肃进出口货物的主要通道,甘肃出口货物的一半以上是通过天津港出口的,其中消耗的巨额成本费用显而易见。
连云港港口集团副总裁陈光平坦言,甘肃人舍近求远的主要原因是连云港港口码头建设滞后,吞吐能力严重制约吞吐量进一步增大,无法满足像甘肃这样进出矿石数量较大的地区。航道太浅,疏港公路不畅,成为这个港口的“短板”。
这一切,正在改变。随着沿海开发的推进,江苏人用自己智慧的头脑、勤劳的双手,创造着一个个建港的“速度神话”,图谋拉长一个个“短板”。
黄海之滨、北固山下,大规模的围海造田工程正在展开;新亚欧大陆桥东端起点零公里附近,30万吨矿石码头正渐渐向海面延伸开去……大港口理念下,连云港人掀起一番波澜壮阔的港口建设热潮。随着连云港至莫斯科的过境集装箱运输铁路“九五”列车的正式开通,标志着连云港迈进了全球集装箱干线大港的行列。今年上半年,连云港港口的吞吐量增长了10%,在中国沿海各大港口中十分醒目。
“每吨货物运费可降低50元,肯定选择连云港。”陕西日报记者采访了许多当地企业家,得到的都是同样的回答。一个更大的利好是,江苏的很多港口创新合作形式,正积极在沿陇海兰新线的各个节点建立“无水港”,把货物拉过来,关税留在当地。
可以预见的是,中西部的经济流的“理性回归”,必将促进江苏沿海的经济繁荣;江苏港口“群优势”的增强,又把更多的收益带给了中西部地区,东部“深水港”和中西部“无水港”强势互动,中国经济又添一个新增长极。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