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大会召开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近些年来,厄尔尼诺带着几分神秘色彩越来越多地在各种媒体上出现,也使得厄尔尼诺现象成了普通百姓谈论的热点。因为厄尔尼诺常常带来气候异常,所以它的到来往往被人们认为像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一样。
其实,厄尔尼诺是气象学家和海洋学家所研究的一种现象。厄尔尼诺的生成地在南太平洋东岸,即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秘鲁等国的西部沿海。秘鲁寒流由南向北流经这里,形成了世界着名的秘鲁渔场。人们发现每隔3-7年,秘鲁渔场便发生一次由于海水温度异常升高而造成的海洋生物浩劫:鱼死鸟亡,海兽他迁,渔业大幅减产。厄尔尼诺现象一般在圣诞节前或稍后一两个月出现,因此渔民们以西班牙语“圣婴”为其命名,也有人称为“上帝之子”。
19世纪末,厄尔尼诺事件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对厄尔尼诺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逐步观测到整个赤道太平洋海水的变化,发现每隔几年出现一次的暖水现象并不是只局限于南美沿海岸水域,这种海水异常增暖现象从南美沿岸一直发展到赤道中太平洋,持续时间也达数月到一年以上。它不仅对沿岸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或破坏,扰乱了沿岸渔民的正常生活,引起当地气候反常,而且还会给全球气候乃至社会经济带来重大影响。
“2007年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很可能”是导致过去50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信度为90%)。”任福民说,受厄尔尼诺现象等因素影响,全球平均气温在近几十年中逐步攀升。放开视野看,如果全球气温继续升高,世界上的冰河将越来越少,很多地区可能都会面临缺水的状况;生产企业、运输业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会受到明显影响。
国际社会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绿色经济,这是世界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未来之路。谈到中国发展的绿色经济前景时,任福民说,中国应像其他国家一样,以技术进步为基础,改变能源和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走低碳经济与高效技术发展之路。同时,要坚持“发展、适应、减缓”并举的理念,改变生产和消费模式,在发展中适应气候变化,在适应中使中国经济社会迈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12月7日,为期两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已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届时,192个国家的领导人将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将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将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没有一个国家和个人能够幸免。携手于哥本哈根,这是人类的愿望,也是希望。我们相信:人类应对气候挑战的能力将逐渐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