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莫多奇”——全球变暖形势下的新型厄尔尼诺现象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随着全球逐渐变暖,一种新型的厄尔尼诺现象 “莫多奇” (Modoki)也会出现得更为频繁。美国 《自然》杂志近日发表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表示已经确定了一种新型的厄尔尼诺现象变种。由于人类活动诱发的全球变暖,这种新类型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得越来越频繁。
在传统的厄尔尼诺气候模式下,变得微弱的信风导致太平洋东部热带海域的海水表面温度升高,而在这个变种厄尔尼诺现象中,太平洋中部的温暖海区被太平洋东西两边反常的冷水区域两侧包夹,这种新型的厄尔尼诺现象被命名为 “莫多奇”,这个术语来自一个日语词汇,意思是 “相似但却不同的”。
据韩国海洋研究与开发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推断,到本世纪末,发生这种新型厄尔尼诺现象的频率将会是现在的5倍以上。他们预测,这会导致全球变暖的模式发生根本变化,包括在澳大利亚和印度发生更为剧烈的降水或者干旱。
新西兰国家水与大气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这项研究成果的重要性及我们如何理解气候变化的趋势作出了评论。该研究所气候多样性研究项目负责人布雷特·穆兰博士说: “对于全球变暖是否会导致在太平洋出现更为频繁的 ‘类似厄尔尼诺’的大气环流变化,这一问题在科学界还在进行争论,不过更为重要的是认识到并非所有厄尔尼诺现象都是相同的,而且它们可以在环太平洋国家产生不一样的气候反应。韩国海洋研究与开发研究所此项研究的重要之处就是指出了这一点并提供证据表明 ‘莫多奇’式厄尔尼诺现象今后会更为常见。”
2004年,日本首次以 “莫多奇”来解释反常的厄尔尼诺气候现象,但这个术语为国际社会广泛认知却是在2007年以后。“莫多奇”厄尔尼诺现象会使得太平洋中部近赤道的广大海域变暖,而传统的 “古典”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海水变暖却发生在太平洋东部海域。自1990年以来,“莫多奇”厄尔尼诺现象已经越来越常见,近来还有其他研究也表明,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出现的相关降水和温度异常也与东太平洋的传统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影响有所不同。
穆兰博士还表示: “因此这项研究为研究未来新西兰气候变化的可能性指出了新的途径,例如传统的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在热带靠近中部纬度之处,因此会大量减少热带气旋影响新西兰的可能性,但是我们还不知道 ‘莫多奇’厄尔尼诺现象与此会有何不同。”
新西兰国家水与大气研究所气候多样性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詹姆斯·伦维克说: “韩国海洋研究与开发研究所的研究提出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动态观点,认识到了气候变化条件下厄尔尼诺周期的变化特性,阐明了变微弱的信风与近赤道太平洋海域的温度结构变化如何相关,并共同导致厄尔尼诺现象更倾向于将其中心向西延伸。我们欢迎这方面研究文献的扩展,因为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未来作为气候变化的背景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厄尔尼诺现象对于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重要性,但是至关重要的是去了解厄尔尼诺现象今后将会发生何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