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惠来之海洋文化

来源:蔡晓惠   发布时间:2015-05-21 01:59:51 

惠来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当丰富,历代流传于民间,遍布全县各地,而且许多具有鲜明的沿海地区特色,其中“九鳄舞”、“葵潭鹤舞”、“高跷虎狮”、“靖海景屏”等非遗项目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名录。

九鳄舞

九鳄舞是风格独特的民间舞蹈,惠来昔年春秋二祭必舞九鳄,清道光以后,改在除夕、大年初一至元宵期间,此俗相沿至今。

相传,唐朝韩愈来潮州做刺史,兴学育人,发展生产,敢于抑制豪强,驱除恶鳄,功绩卓著,后人非常敬仰。清雍正己卯年,惠来县移建韩祠,韩塔于英内学宫两侧。年节拜祭韩文公时,必焚化纸钱和篾扎纸糊的“鳄鱼”等冥品。有的儿童就拿起未烧化的鳄鱼挥舞玩耍,从而形成了“舞鳄”、“游鳄灯”等活动,又逐渐发展成今天的九鳄舞。

九鳄舞的道具鳄灯,用竹篾扎成鳄头鱼身龙尾形,长136厘米,腹部木柄长约60厘米,外蒙丝纸或绸布,灯内有烛火(现在有以干电池灯泡代替),挥舞不熄。九盏鳄灯由九名壮汉操纵表演,舞者头扎英雄巾,身穿绿色武士服,脚穿草鞋,十分威武整齐。在鼓、钹、锣的伴奏下,风格刚健、活泼,色彩绚丽,场面壮观。全舞由游行亮相、打四角、对破、拍手圈、穿花、四翻、跳径、跳龙门、结尾收行列等九套舞蹈动作组成,由操纵尾鳄的演员指挥动作和队形的变换,每段舞构成一景,各有特色,表演众鳄嬉戏、骄恣、作恶、被驱、忏悔、从善成正果等情节,表达人民劝恶从善的愿望。

葵潭鹤舞

惠来县葵潭镇鹤舞,是当地流传久远的民间舞蹈。该舞的形成来源于当地的一则民间传说。相传古代惠来有一乡村屡受附近一邪法了得的魔王肆虐,乡民苦不堪言。而一仙人为解救黎庶,用七天七夜的时间与邪魔展开激烈的搏斗,最后战而胜之。上帝为表彰仙人的壮举和祝贺村民从此平安祥和,遂派七只白鹤口含吉祥花朵,到仙人居住的山峦翩翩飞舞以示庆贺。尔后苏氏家族以其传说作为创作主题,形成了“瑞鹤献宝”的群舞。

鹤舞由鹤灯、鲤鱼灯、宫灯、鼓乐手组成表演团队,有白鹤7只、鲤鱼灯16盏、宫灯8对,伴奏音乐名曰“鹤鼓”。鹤舞表演时,鹤灯由14名身着金黄色武士服、头扎金黄色英雄巾、脚穿武士鞋、腰束彩带的壮汉担纲而轮流舞鹤(每代7人);鲤鱼灯、宫灯则由32名金童玉女打扮的男女青年掌执,分“瑞鹤起舞、迎春、献宝”以及“七鹤归宗”四个阶段,蕴含“呼朋唤友、同心协力、凯旋回归、邀功请赏”之意。七鹤表演时,鹤嘴各含吉祥牌或花朵。日间观赏,其造型惟妙惟肖、动感万千。夜间演出,给人以明亮剔透、栩栩如生的视觉效果,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惠来渔歌

惠来渔歌是惠来县沿海的神泉、前詹、靖海等地渔民自编自唱的一项传统曲艺。它以地道的惠来语音,用潮州音乐的古韵律吟唱而表露渔民的心声,不受场地的限制,在渔船、海滩、港湾、街头巷尾、居室厅堂均可自由发挥。其节拍由情感而抒发,或温柔委婉、或热情奔放、或刚毅雄浑;也有悲伤哀怨、催人泪下、委屈郁闷的心声表述。每当出海归来,海滩补网,劳动工余都能听到悦耳的渔歌声。

惠来渔歌诞生至今近480多年,属自发性的民间歌谣,以地方方言而创作,加上广阔无垠的海面,造就了渔民豪放嗓音洪亮的特殊气质,所以吟唱时男声音阶高、女声婉转、悠扬,音域宽,群众喜欢听,也听得懂。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