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程师”成了“虚衔”
“质量工程师考试给质量人带来了希望,但同时又让我们陷入了深渊。好不容易考个中级质量工程师,可在公司没有用。一不涨薪,二不升职。我们还有必要浪费精力、时间和财力去为这个没用的本本奋斗吗?”在网上质量人论坛中,有网友这样抱怨。
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了解到,2001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与人事部联合组织了第一次“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下称“质量专业资格考试”),通过考试可根据相关规定聘任为助理质量工程师、质量工程师等职务。当年,报名人数超过10万,但其后逐年递减,到了2009年,报名人数不足5万。
为何报名参加考试的人数锐减?为何质量工程师资格遭到冷遇?8年来,全国累计有44.3万多人次报名考试,28万多人次实际参加考试,7万多人取得了资格证书。在“2009年质量和安全年”,在9月“质量月”之际,有关“质量工程师”的话题,再次引人关注。
“质量工程师”成了“虚衔”
“让我最痛心的就是质量工程师的事了。”
“当年,我提了三条:第一,设立质量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第二,对通过者进行国家权威部门的资格认定;第三,从法律法规上对其进行保障,也就是明确要求在关键岗位上必须要持‘证’上岗,对通过者采取提薪提职等激励措施。”但让刘源张院士始料未及的是,迄今为止,仅实行了“我提议的第一项,而第二项和第三项却遥遥无期。”
要靠政策强化“认可”力度
记者在对一些企业做调查后发现,对这项已经进行了9年的全国质量专业资格考试,有些企业居然从未听说过;有些听说了,却不当回事。
相关法规政策的出台仅仅起到了引导作用,力度还远远不够。业内认为,这与中国的质量观有关。据说,日本质量界对中国的评价是,中国的质量管理老在第一章。第一章是概论,是“大概齐”。而刘源张院士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也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缺乏诚信和认真,是中国质量的‘癌症’。”
2009年是国务院部署的“质量和安全年”,也是中国质量提升年。刘源张院士也非常感慨“如果质量工程师能像注册会计师那样走俏,那将给中国的质量工作带来巨变!”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