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程师”成了“虚衔”

来源:海洋财富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2:00:55 

质量工程师考试给质量人带来了希望,但同时又让我们陷入了深渊。好不容易考个中级质量工程师,可在公司没有用。一不涨薪,二不升职。我们还有必要浪费精力、时间和财力去为这个没用的本本奋斗吗?在网上质量人论坛中,有网友这样抱怨。

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了解到,2001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与人事部联合组织了第一次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下称质量专业资格考试”),通过考试可根据相关规定聘任为助理质量工程师、质量工程师等职务。当年,报名人数超过10万,但其后逐年递减,到了2009年,报名人数不足5万。

为何报名参加考试的人数锐减?为何质量工程师资格遭到冷遇?8年来,全国累计有44.3万多人次报名考试,28万多人次实际参加考试,7万多人取得了资格证书。在“2009年质量和安全年,在9质量月之际,有关质量工程师的话题,再次引人关注。

质量工程师成了虚衔

让我最痛心的就是质量工程师的事了。8月26,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谈到中国质量问题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质量之父刘源张如是说。原来,这一资格考试是他最早提议的。1999年,全国第二次质量工作会议召开时,刘源张有感于国外的先进经验,在京西宾馆给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写信,要求设立质量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获得批准。

当年,我提了三条:第一,设立质量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第二,对通过者进行国家权威部门的资格认定;第三,从法律法规上对其进行保障,也就是明确要求在关键岗位上必须要持上岗,对通过者采取提薪提职等激励措施。但让刘源张院士始料未及的是,迄今为止,仅实行了我提议的第一项,而第二项和第三项却遥遥无期。

要靠政策强化认可力度

记者在对一些企业做调查后发现,对这项已经进行了9年的全国质量专业资格考试,有些企业居然从未听说过;有些听说了,却不当回事。

相关法规政策的出台仅仅起到了引导作用,力度还远远不够。业内认为,这与中国的质量观有关。据说,日本质量界对中国的评价是,中国的质量管理老在第一章。第一章是概论,是大概齐。而刘源张院士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也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缺乏诚信和认真,是中国质量的癌症

2009年是国务院部署的质量和安全年,也是中国质量提升年。刘源张院士也非常感慨如果质量工程师能像注册会计师那样走俏,那将给中国的质量工作带来巨变!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