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市水产基地成为渔业结构优化助推器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为尽快形成水产养殖产业优势,近年来,即墨市积极实施水产养殖基地带动战略,以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为平台,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带动等手段不断促进渔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加快引进和研发新技术、新品种。近年来,水产种苗基地先后引进了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黄海研究所、省海水养殖研究所等科研院所,集聚了一批国内一流的科研人才,其中有5位院士、42位研究员在基地从事科学研究。目前,基地已引进中华鲟、太平洋鲑、大西洋牙鲆、“黄海一号”中国对虾、杂交鲍等11个名特优品种;引进大菱鲆苗种生产技术及养殖技术等12项新技术,科技聚焦效应明显,渔业科技含量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与研发为即墨市传统养殖业注入了新的血液,进一步优化了水产养殖结构,成为该市渔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积极推行渔业标准化生产。渔业标准化生产是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为此,近年来该市充分发挥水产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重点从两方面加快推行渔业标准化生产。一方面,通过举办讲座和培训班,广泛宣传和教育广大养殖户、加工企业按标准化规范生产,提高水产品质量;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加强海水质量检测和药物饲料监管,大力实施水产品健康养殖工程,加快推广工厂化养殖模式,目前全市工厂化养殖面积已发展到2.9万平方米,建成8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区、12个无公害水产品水产基地,全市无公害水产品认证面积达到 18300多亩,年产海参、鲍鱼、河蟹、扇贝、杂色蛤等无公害水产品600多吨,直接经济效益750多万元。标准化渔业的长足发展为该市提升渔业整体产业素质、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是带动发展渔业产业化。目前,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每年可培育各类优良水产苗种60亿单位,生产优质水产饲料1万余吨,直接带动大型水产养殖公司52家,养殖户2100余户,辐射区养殖面积达到6万亩。基地带动全市发展标准化育苗场56个,建成育苗水体12万立方米,年生产各类优质苗种100亿单位,基本形成了海参、对虾、贝类、鱼类、蟹类等五大育苗产业,为该市苗种业走上规范化、标准化道路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