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烟台”逐浪前行 造船企业蓬勃发展

来源:水母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2:05:42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蔚蓝色的天空下,开发区大宇造船海洋有限公司厂区一片繁忙。这家由世界第二大造船企业——韩国大宇造船海洋株式会社独资建设的船企,自两年前投产以来一直满负荷生产,今年前10个月共实现出口4.3亿美元,同比增长345.5%
眼下,来福士海洋工程、中柏京鲁船业、巨涛海洋重工等16个船舶制造企业云集烟台金海岸。其中,大宇造船的发展,更是引来了14家关联配套企业相继落户,投资总额达6000多万美元。今年以来,总投资140多亿元的中柏京鲁船业造修船设施、龙口三联海洋工程制造等26个技术改造项目已有16个开工建设;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建成了世界最大的2万吨固定式桥吊;大宇造船900吨龙门吊投入运行,具备了制造15万吨级船舶的能力。船舶制造业,正成为烟台临港产业新的增长点。1-10月,全市规模以上船舶制造企业完成出口11.2亿美元,同比增长72%
船舶制造业逆势飘红,是烟台蓝色经济踏浪前行的生动写照。眼下,在蜿蜒的金海岸上,从烟台山下到莱州湾畔,从芝罘湾港口到海阳金沙滩,壮观的蓝色浪潮正在涌动:莱州、龙口、蓬莱、芝罘等县市,无不抓住机遇,倾力发展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拓展发展新空间,传统的渔业结构不断优化,核电、造船、石化等临港、涉海产业蓬勃发展。今年前9个月,全市临港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50亿元,增长16.2%,其中造船及海洋机械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6亿元,增长72%;海洋经济实现较快增长,总产值达815亿元,同比增长15%

点燃“蓝色引擎”,离不开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烟台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的强势发展,科技创新功不可没。今年以来,烟台围绕央企、国内外500强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加快“三个引进”力度,海洋科教和人才体系建设力度空前加大。830,烟台与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烟台大学签订全面科技合作意向书,与中科院沈阳分院、中科院北京分院签订全面科技合作协议。2个月后,中集海工研究院又落户烟台。这个总投资20亿元项目将规划建设成为全国海工总部,吸引众多国内外海工高端人才。
目前,烟台聚集了中科院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等9家海洋科技领域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海洋微型藻类资源收集和整理方面具有原创性;拥有一支1000多人的从事海洋科技研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产业化开发、农业部丰收计划等海洋科技开发项目150多项;产学研合作日趋紧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高校院所与30多家烟台企业建立了长期科研合作关系。有关统计显示,烟台500多家涉海企业中,海洋高新技术企业已达95家;青岛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海水养殖科技合作方面七成以上项目,是与烟企合作进行的。
在强化科技支撑的同时,烟台突出“开放”理念,借势借力助推蓝色经济。今年以来,全市统一组织开展30多次重大经贸活动,大大拓展了蓝色经济的发展空间。1-9月,全市共引进31个千万美元以上项目,其中世界5003个。与此同时,蓝色经济发展的环境“磁场”建设明显加快:18个港口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17.4亿元,占全年计划投资的73.1%;蓝烟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施工已完成工程量80%以上;莱州港、栾家口港、蓬莱新港及烟台港西港区进港铁路专用线建设正在加紧推进。蓝色烟台,愈发显得步履铿锵。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