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董事长于汝民:意志改变命运

来源:文风   发布时间:2015-05-21 02:05:50 

我的性格当中,一般来讲,不轻易言败。我很难说这个事我服输,总是希望能够通过我的努力,来改变一切。

于汝民曾经说,他最喜欢的一首歌名字叫《奔跑》,因为他喜欢奔跑前进的状态。

他是个吃过苦的人。19岁那年,于汝民被分配到天津港当装卸工人,那是最基层最艰苦的岗位。上班的第一天,115斤的他被派去扛200斤重的大盐包。他自己曾经这样描述:一天下来指纹都磨平了,冒血筋。非常苦。这样的生活,持续了近一年。

然而回过头来看,码头工人的朴素与真诚,从此深深烙在他的性格里,让他学会了勤勉与坚持。这种特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此后一生的轨迹。

1972年,于汝民得到了一个机会,去上海海运学院读书。那段历史对我这一生,都有深厚的影响。

都说知识改变命运,但于汝民却更相信意志改变命运。在他看来,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很多困难和坎坷,有很多时候其实离胜利就只差一步,坚持下来就好。我的性格当中,一般来讲不轻易言败。我很难说这个事我服输,总是希望能够通过我的努力,来改变一切。

200463,天津港正式更名为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不再政企合一。港口体制改革之后,国家不再给天津港任何货源。于是很长一段时间,天津港出现了工人和船只晒码头的场景。于汝民开始四处奔走找货源,在各种煤炭订货会门口打听信息,寻找机会。最终,中国煤炭总公司是他抓住的第一根救命稻草。直至今天,煤炭仍是天津港第一大货源。

于汝民似乎一直都没有喘息的机会。因为天津港是个人工港口,如果不发展成为深水港,前景会很狭窄。于是于汝民又开始给天津港全面扩容。到2010年,天津港吞吐能力将达到4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1000万标准箱,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化深水大港。

还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来看于汝民。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许多企业在改革、改制中提出了减员增效,但天津港却提出这样一个口号:无过失不下岗。一直以来,各地二级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当他们过生日的时候,都会收到来自于汝民的祝福。从一线走来的他深知,很多问题都是需要消化在基层的。

目前,天津港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是环渤海区域和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战略发展布局。在国家的十一五规划中,光是对天津港的投资就达到了367亿元。

现在,于汝民一直在忙于长线内陆城市无水港的建设,把港口功能拓展到腹地,通过发展内贸来弥补金融危机造成的外贸不足。

最后是兼并和收购其他港口。于汝民曾经说过:我对人生的道路从没有刻意的设计。但是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念,做一个事情就要做成最好的,在同样做这个事情的人群当中我也要做得最好。

于汝民个人贴士

1949年出生于天津市

19689月进入天津港,从码头装卸工做起

1972年,赴上海海运学院读书

1975年,毕业回到港务局历任技术员、科长、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

19863月任天津港务局局长助理

198812月任天津港务局副局长

19967月任天津港务局常务副局长

20026月任天津港务局局长、天津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20046月天津港务局转制后任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天津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