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给省内13个海湾“把脉” 将海洋生态和社会经济纳入用海数值模拟体系

来源:赵颖翡   发布时间:2015-05-21 04:12:32 

合理开发海洋、科学利用海洋资源,是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如何找到既保证建设需要又能维持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一直是海洋科技工作的目标。福建省在深入研究本省海洋经济发展环境的前提下,在我国首次将海洋生态和社会经济两项因子纳入用海项目评估数值模拟体系,启动了包括该省13个海湾在内的“福建省主要海湾数值模拟与环境研究”,对涉海项目、航运、海洋生态环境以及周边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目前,该项目已经过了中期检查和交流,进入设计方案审查阶段。

近年来,基于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沿海海域环境复杂的状况,福建认识到涉海项目评估必须考虑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等综合因素。去年2月,福建省省长黄小晶提出要开展“福建省主要海湾数模与环境研究”。去年5月,福建省副省长刘德章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了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该项目工作情况的汇报。去年9月,前期招投标、方案审批等工作完成,项目全面启动。

据了解,引入生态和经济因子的海湾数值模拟研究是首先通过收集海湾历史、现有以及补充后的调查资料和数据,采用数值模型方法设计研究方案,预测围填海项目的实施对海湾海域水动力条件的影响,从而对港口和航道资源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围填海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物理作用过程,即围填海导致了海洋生物栖息地的侵占、生存环境分割等直接影响以及由此对生态环境产生的间接影响。生态因子的评估研究在对物理过程进行调查、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围填海空间分布、水动力数值和水质模式结果,对海域生态环境受到的影响进行估计。经济因子的引入则是通过对社会经济预测评价、资源价值及资源损害价值评估和环境影响的分析,得到围填海项目的净效益现值,根据此值判断该项目对环境影响的效果,选择最优方案。最后,将水文动力环境影响评价、冲淤变化影响评价、纳污能力影响评价和海域生态影响评价4项评价结果形成围填海项目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据此来制定港口开发和围填海规划方案。

此项课题由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河海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第三海洋研究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福建省港航勘察设计院等7家单位牵头,研究范围涉及福建沙埕港、三沙湾、罗源湾、福清湾、兴化湾、湄洲湾、厦门港等13个海湾。据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此项研究的结果能够形成对海湾及毗邻海域可供围填海域的开发建议和初步方案。据悉,今年,国家海洋局将把此项研究成果向全国沿海省市推广。(赵颖翡)

2006年5月1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