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强化科技创新 为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来源:中国创新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2:09:25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威海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北东南三面临海,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蓝色经济成为威海的优势和活力所在,同时也是威海未来发展的增长点和必然选择。

威海市科技局副局长崔继泽告诉记者,自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战略提出后,威海市科技部门积极行动,参与了《关于打造威海蓝色经济区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建设威海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实施意见》的起草工作,正规划编写《威海市高新技术发展2011~2020年规划》和《威海市科技事业发展2011~2020年规划》两个蓝色经济区建设专项规划,研究确定了促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工作措施,并围绕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产学研合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海洋科技创新等做了大量工作。

崔继泽透露,长期以来,科研院所不多、创新基础薄弱、缺乏大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一直是困扰威海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障碍。下一步,威海科技工作将争取在三个方面取得突破,即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重点领域的科技研发与产业化。

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

崔继泽告诉记者,下一步,威海市委、市政府力争在产学研合作创新方面取得突破,并先后与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工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威海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与产学研联盟的合作,并争取多建立几个产学研联盟,使威海的蓝色经济区建设有一个实力雄厚的依托群体。

威海市委、市政府注重积极抓好产学研合作载体建设,充分发挥好中科院山东技术转化中心威海中心、哈工大、山大等技术转化中心和院士工作站的桥梁作用,并积极联系高校、科研院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此外,威海市科技部门还注重促进重点产学研高端项目的转化,培育海洋科技和高端产业新的增长点。

另一方面,威海市科技部门计划建设好光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国—欧盟(威海)膜技术研发中心等中外合作研发基地,实施好“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的研究”等一批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重大项目,吸引国外高端技术在威海的转移转化。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崔继泽表示,威海市科技部门将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以重点骨干企业为依托,积极鼓励企业与院所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中心、成果转化基地等海洋研发机构,强化人才引进与培养的载体建设,力争在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建上取得突破,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的形成,促进高端技术和海洋科技成果的研发和产业化。

据介绍,威海市科技部门将加强孵化器建设,力争2012年使孵化面突破25万平方米,培育高端产业的生力军。在建设的过程中,威海市科技局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以威高集团、光威集团、寻山集团、黄海造船等大型优秀创新企业为依托,围绕威海市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和海洋产业,积极筹建医疗器械、碳纤维、现代海水养殖等一批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形成了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海洋科技产业集群。

促进重点领域的科技研发与产业化

崔继泽表示,威海市科技部门将积极争取承担和组织实施上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促进医疗器械园区等十大高端产业聚集园区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形成一批高端产业集群。

同时,威海市科技部门将进一步加快海洋科技的研发和成果的推广力度,推进鲆鲽鱼类、刺参、藻类等优势骨干品种的苗种繁育、健康养殖、精深加工等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创新。

在集成科技资源方面,威海市科技局将在重点领域选择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在良种繁育、健康养殖模式、环境修复与保护、清洁能源利用、船舶设计等核心技术突破;此外,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的逐步完善,为将威海打造成海产品生产加工、船舶修造等六大基地提供科技支撑。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