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纵贯潍坊中心市区的有三条河――白浪河、虞河和张面河。“三河”中的虞河和白浪河是上了郦道元《水经注》的。《水经注》上说:相传,繁衍生息在虞河(时称溉水)边的人们,是大禹的子孙……
――题记
下篇:水从“网”上来
“三河”在市区织成一张水网,滋润着日新月异的潍坊。你可知道,在这背后还有一张更大的水网?正是有了背后这张纵横交错、覆盖整个潍坊市域的大水网,使得断流多年的河床恢复了长年流淌,城市的生态用水有了保障。
稍微有点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地处山东半岛咽喉的潍坊市,是典型的北方城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还不到全国的六分之一,是全国42个重点缺水的城市之一,“灰蒙蒙、干巴巴”,曾是这座城市生态状况的真实写照。
缺水的潍坊,“水文章”何以做得如此有声有色?答案要到潍坊人独一无二的思维方式中去寻找。
打开色彩斑驳的地形图,潍坊南高北低的地势尽收眼底。南部山区需水量少,年平均降雨量却达到
耐人寻味的是:一方面城市用水和生态用水缺口大;另一方面,在2004年以前,平均每年有
能不能牵住“水龙王”的鼻子,将境内的水资源统一调遣,来一番“加减乘除”,使之发挥更大的效力?这个大胆的设想让潍坊怦然心动!
但是,自然的河流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在河流水系之间“牵龙舞凤”,会不会影响河流的生态活力?
大胆设想,还须小心求证。
论证的结果让人振奋:只要不超过一定的限度,河流水系之间的能量交换,不仅不会影响河流的自然生态,而且还有利于加强水的代谢功能,避免生态体系的相互孤立,提高整个城市水系的生态活力。
于是,潍坊跳出原先一个流域、一座水库、一条河流、一个灌区的单一治水方式,依据当今世界最前沿的“流域城市论”,把整个城市的水系看成是一个整体,从人与水和谐相处的高度,经略水资源,探索出了一条“多库串联、水系联网,优化配置水资源”的治水思路。
按照这个思路,仅一个白浪河水系联网工程就将潍坊市域内的峡山、牟山、高崖、白浪河等10座大、中型水库串联在一起;再通过全市19处调水引水工程又把潍河、汶河、白浪河等几大水系并网,自南向北构筑起一个遍布全市的巨大的水网。水系“互联网”形成后,借助水系的自然落差,调剂余缺,以丰补歉,实现了水库之间,地表水、径流水之间的合理调度和优化配置,使一大块“死水”变成了“活水”。
水系的“合纵”与“连横”,让潍坊的水资源“盘子”相对变大。在不增加水资源总量的情况下,潍坊年可调配的水达到
换一种说法:潍坊的水资源总量虽然不多,但全市水系自北向南呈现两个扇形分布,借助上面说的大水网,从水量富集的地方,汇聚到需水最多的潍坊市区和北部沿海工业区。这种天然加人工的绝配,让潍坊的水资源变得相对丰富,基本满足了工农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的需要。
再往深里说,“多库串联、水系联网”不仅是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是对生态的优化配置。
河流生态活力最显著的标志是什么?是鱼跃虾跳,是生物多样性。水系的联通,不仅让自然之水来去自如,而且形成了多条“生物走廊”,把相互隔绝的“生物根据地”连在了一起。汶河的鱼可以游到潍河里产卵,潍河河滩的野兔可以跑到白浪河边去“成亲”。各种生物因这种跨流域的“亲密接触”,而“人丁兴旺”。
水系的联通还形成了城市风廊。清新的风沿着河流和绿地吹进城市,加快了城市风代谢,实现城市内外空气的交流,让潍坊中心市区的“风龄”始终像含苞待放的少女一样年轻。
更有甚者,“多库串联、水系联网”后,延长了的河岸线,让潍坊一举成为全省河岸线最长的城市。
以水论天下,全国660座城市中,缺水城市多达400个,重点缺水的城市就有42个,其中尤以北方城市为最,水资源成了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谁能率先突破这个瓶颈,谁就能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水,这一重要战略资源的率先突破,为潍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赢得了先机。
近期全省推出了3个重大发展战略,半岛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聚集区,黄河三角洲生态发展区。记者参加了一系列有关“三区”的高层研讨会,不管是国家有关部委的官员(如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还是著名院校的学者(如中科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陆大道),谈及三区建设的制约因素,异口同声地把水资源短缺看作最大的瓶颈。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资深教授李道增等国内8位著名规划专家和经济学家,在最近评审潍坊滨海新区总体规划方案时,形成共识:作为全省唯一一个三区合一的城市,潍坊有望成为“三区”建设的主战场。
他们摆出的最过硬的依据是,水困局在潍坊得到率先破解,滨海不缺水。比较半岛沿海各市,潍坊滨海的发展条件最充分:有水、有地(2000多平方公里)、有种子(特大型龙头企业海化)、离青岛近(
工农业用水增加了,生态用水也“水涨船高”。手中有了水,潍坊治理“三河”就有了“本钱”,有了底气。
即使在潍坊降雨不算多的年份,白浪河、虞河、张面河三条河流也可以获得联网水库足量的水源补充,水盈河满,长流不息。
然而,潍坊治理“三河”还有更深层次的目的,那就是:“灌溉潍坊”,补充城市地下水。实现了地上径流和地下水之间的平衡。这么一来,雨季蓄水,旱季蒸腾,整个“三河”变成了一个潍坊市区3座巨大的“温度和湿度调节器”!
水网形成之后,一个最提神的变化就是:潍坊的河实现了碧水长流。切莫小看了这个碧水长流,水系联通前,大部分河断流干涸,与之相连的湿地也逐渐萎缩,变成了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当河床恢复常年流水后,河流的生态环境迅速改善,一度沉睡的湿地在水的滋润下,一个又一个地复活了,面积扩大、植被繁茂、一片生机。
大大小小蒹葭苍苍的的湿地星罗棋布,形了一个蔚为壮观的湿地群。纵横交错的河网象长青藤,把大小湿地串联起来,湿地就象结在藤上的瓜,“瓜儿连着藤,藤儿牵着瓜”,“小气候”成了“大气候”!潍坊已拥有白浪绿洲湿地(10平方公里)、大汶河湿地(20平方公里)、峡山湿地(33平方公里)、寒亭湿地(20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