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丹东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解读《丹东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来源:丹东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2:12:03 
预案编制的背景和意义

丹东市地处辽东半岛东南部鸭绿江与黄海的汇合处,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北部中低山区、南部丘陵区、南缘沿海平原区。地理情况复杂、气候多变,洪涝、干旱、台风等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减灾救灾工作面临严峻考验。

2009年,全市受风雹、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严重,受灾人口95.29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0.94万公顷、绝收面积1.69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5.23亿元。

编制《丹东市丹东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对于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减少人员伤亡,减轻国家和人民群众财产损失,满足灾民基本生活,确保社会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预案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预案》是依据《民政部关于加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通知》,结合我市实际由市民政局组织编制。本《预案》遵循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属地管理,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快速反应、果断处置”的原则。

预案的适用范围

预案适用于处置我市所辖行政区域内,发生水旱、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及其它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的突发公共事件。

自然灾害的分级

《预案》将自然灾害按性质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根据灾害损失程度设立特大、重大、较大、一般四个等级:

特大型自然灾害(Ⅰ级):

一次灾害过程出现因灾死亡15人以上(含15人)、因灾紧急转移安置灾民5万人以上(含5万人)或因灾倒塌房屋5000间以上(含5000间),以上情况之一的为特大型自然灾害。

大型地质灾害(Ⅱ级):

一次灾害过程出现因灾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因灾紧急转移安置灾民1万人以上(含1万人)或因灾倒塌房屋1000间以上(含1000间),以上情况之一的为大型自然灾害。

中型地质灾害(Ⅲ级):

一次灾害过程出现因灾死亡5人以上(含5人)、因灾紧急转移安置灾民5000人以上(含5000人)或因灾倒塌房屋500间以上(含500间),以上情况之一的较大自然灾害。

小型地质灾害(Ⅳ级):

一次灾害过程出现因灾死亡3人以上(含3人)、因灾紧急转移安置灾民1000人以上(含1000人)或因灾倒塌房屋100间以上(含100间),以上情况之一的为一般自然灾害。

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就是提前发布警告的制度,其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打信息安全的主动仗 。

《预案》以突发性自然灾害为重点,市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会同市气象局、市地震局等部门,根据气象、地质因子变化、森林可燃物的变化以及引发自然灾害的其他因素的发生状态,预测自然灾害预警响应等级,在自然灾害预警期内,依据有关工作程序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起到宣传和加强防范作用。同时,各级自然灾害应急机构根据自然灾害预警响应高低和本应急预案要求,及时做好预防准备工作。

《预案》对自然灾害预警等级由高到低分为一至四级,应急指挥部围绕灾害风险对生命和生活的影响启动相应预警响应。预警响应明确了各级响应措施,三、四级预警响应要求指挥部领导带班,昼夜有人值班,随时保持通讯联络畅通;基层单位救援自愿者队伍上岗到位;接到救灾命令后迅速行动。二级预警响应要求在做到以上准备的基础上,各单位救援队要严密监视辖区,救援物资和救援设备立即装入运输车辆,在10分钟内集结出发。一级预警响应要求救援队伍做好一切准备,运输车辆和交通工具处于优良状态,在3到5分钟内集结出发。

应急响应

当自然灾害发生后,根据自然灾害的等级确定相应级别的应急方案。特大型自然灾害,市、县、乡、村四级上下联动,在市委、市政府和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领导下,由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展开救灾工作;重大型自然灾害,以县、乡、村三级开展抢险救灾为重点,在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协调指导下,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各工作组全力协助县、乡、村三级开展抢险救灾工作;较大型和一般自然灾害以县、乡、村三级组织开展抢险救灾为主导,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协调指导,县、乡、村三级开展抢险救灾工作。一般自然灾害由此充分体现了“统一领导、属地管理、职责明确、快速反应”的编制原则。

部门职责及应急保障

自然灾害发生后的抢险救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预案》是《丹东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具体延伸的一部分,在对各部门在救险救灾职责和负责的保障工作的原则上是一致的,即“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就是要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预案解释与实施时间

本预案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结语

救灾重在减灾,防灾减灾,利国利民。我市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体系以预案为核心,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应急预案体系,加强灾害信息工作队伍建设,形成市、县、乡、村4级灾害信息管理网络。实现灾害信息的迅速、及时报送和灾害的有效预防、救助。

实践证明,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能从根本上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减少灾害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丹东市民政局

二〇〇九年十月十九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