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委员建言水产养殖规模及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来源:中国海洋文化在线   发布时间:2015-05-21 02:12:24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青岛市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孙谧,就海洋水产养殖规模及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认真研究。她对各级党委、政府近年来注重海洋生态保护,促进海洋水产养殖规模发展作了充分肯定,同时对水产养殖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和面临的隐患进行了认真分析,这对推动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和海洋水产产业的发展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值得认真的借鉴和高度重视。

她提出,目前各地的水产养殖业还仅仅是一种数量型的渔业,不适应新形势下的消费需要。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设施相对简陋,养殖生产条件较差,配套程度不高;(2)经营设施老化。目前,工厂化养殖场、原良种场和苗种场等的生产条件普遍存在标准低、设备落后的问题。不少养殖企业经营观念陈旧,再加之受养殖形势低迷的影响,导致破坏性经营;(3)养殖水域环境条件不容乐观。大水面养殖水域的二次污染十分严重,近海水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4)不同生态类型海区的养殖种类结构不合理的现象非常普遍,多进行掠夺式养殖、局部海区长期结构单一的密集养殖,使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由于超支而贫乏,造成循环过程紊乱和生态失调,致使某些污损、赤潮和病原生物异常发生;(5)技术更新速度缓慢,对发展机遇和科技信息缺乏敏感性,缺乏整体开发利用的战略意识。

她认为,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生与养殖环境的恶化和近岸海水污染密切相关。养殖池废水排放必需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连片大面积虾池养殖区域排放的废水,对近岸水域生态环境,尤其对海湾网箱养鱼的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一是养殖废水对近岸水域的营养化影响。当养殖池排放的污水物质总量超出该区域环境容量时,也就会造成该区域的水质污染和富营养化。近几年,部份近岸海域赤潮频频发生,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局部海域富营养化是重要原因之一;二是养殖消毒剂和抗菌素对微生物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水产养殖病害防治药物通常以抗菌素为主,富含消毒剂和抗菌素的养殖池水大量排放,对近岸水域微生物生态系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当正常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或破坏之后,污染物质的分解速率易受到影响,自净能力明显降低,导致水质的进一步恶化;三是养殖废水排放造成的自身污染。养殖池水大量排放污染到近岸水域的同时,也造成了自身污染,危及养殖业的本身。养殖废水排放,使海水中的氨氮和硫化物等有害物质含量升高。当这种受污染的海水再抽(放)进养殖池后,轻者影响养殖动物生长,重则很可能发生病害。特别是污染导致赤潮发生时,易造成生物大量死亡后,其尸体在分解过程中引起水质严重恶化。这样只要有少数养殖池或局部地区发生病害,就会通过养殖水的排灌,很可能造成病害的交叉传染。由此可见,自身污染不仅影响近岸生态环境,而且危害到水产养殖业的本身。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