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东盟秘书长素林(右)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左)在泰国普吉举行的论坛开始前交谈。当日,第16届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在普吉举行。(新华社发)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美国总统奥巴马本月25日在匹兹堡G20峰会上表示,美国同意11月在新加坡举行首届东盟-美国峰会。此间分析人士认为,在东盟等待多年之后美国首次同意举行首脑会晤,标志着美国重返东南亚战略已经进入实质性落实阶段。
应东盟国家的多次要求,首届东盟与美国峰会原定于2007年9月在新加坡举行,但当时美国单方面取消了会晤。有消息称,奥巴马25日在与泰国总理阿披实会晤时说,美国同意在11月新加坡APEC峰会期间举行首届东盟-美国峰会。奥巴马同一天也向东盟秘书长表示,美方将加强与东盟的全方位交流与合作,11月的峰会将是促进美国与东盟关系的重要一步。以东盟轮值主席国总理身份出席G20峰会的阿披实向奥巴马表示,此次东盟-美国峰会将回顾和总结双方长久的伙伴关系,并进一步促进和加强未来的合作与发展。
今年以来,美国对东南亚的外交动作频频,其重返东南亚的总体战略已经渐渐浮出水面。今年美国对东盟展开了多次被冠以“首次”的外交行动——今年2月,希拉里访问位于雅加达的东盟秘书处,并向东盟秘书长强调美国对于该地区的高度重视,这是历史上美国国务卿首次访问东盟秘书处。今年7月,希拉里代表美国政府与东盟国家外长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这是东盟连续要求17年之后美国才同意签署。美国决定举行首届东盟-美国峰会,以及美国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被观察家视为是美国重返东南亚的战略性外交决定。
在美国重返东南亚的战略中,对缅甸关系是美国对该地区战略的突破口。从1988年爆发学生运动之后,美缅关系跌入低谷。后因昂山素季被软禁和其他人权问题,美国联合其他西方国家长期对缅甸实行经济制裁和武器禁运。但今年以来美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小组委员会主席韦布开始大力推动美国重返东南亚,并提倡对缅展开接触政策。今年8月,韦布访问缅甸,并会见了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大将。这是自1988年之后丹瑞会见的首位美国参议员。自韦布访缅取得成功之后,美缅关系出现回暖迹象。9月,缅甸总理豋盛赴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他是14年来到联大开会的缅甸最高级别官员,而美国也解除了对缅高官的签证禁令。9月24日,希拉里公开表示美国将检讨和调整对缅政策,从以制裁为主转向接触。希拉里的这一表态,标志着美国对缅政策将进行重大改变。
此间着名观察家卡威表示,美国对东南亚地区进行的一系列重大外交调整,显示了美国将重新调整对东南亚策略,增加在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投入,其主要目的之一,是平衡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在布什政府期间美国的外交重点是反恐和能源问题,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牵制了美国的主要精力,美国对东盟的忽视,造成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不断下降。奥巴马上台后,美国开始调整美国对外战略,在未来几年内美国与东盟的合作将进一步提升,而美国对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四国的外交战略改变尤为值得关注。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泰国普吉代表美国政府与东盟国家外长签署美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文件。
希拉里说,美国已重返东南亚地区。美国将强化在东南亚地区的存在并加强与东盟国家接触。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她本人认为,东南亚地区对全球进步、和平与繁荣至关重要。东南亚和东盟对美国的未来至关重要。美国正与东盟全面接触,共同面对广泛挑战。为此,美国政府决定“不久的将来”在位于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设立与东盟联络办事机构。《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是东盟成员国于1976年在东盟第一次首脑会议上签署的,条约宗旨是“促进地区各国人民之间永久和平、友好与合作,以加强他们的实力、团结和密切关系”。1998年东盟外长签署条约修改议定书,允许非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加入该条约。除东盟成员国外,目前加入该条约的还有中国、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新西兰等国。2003年10月,中国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7次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上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新闻分析
重返意欲何为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作出重返东南亚的决定是其调整对东南亚地区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目的在于加强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存在和影响力。
过去几年,受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问题的牵制,美国对东盟地区事务无暇顾及。奥巴马总统上任后,美国政府重新认识到东南亚地区的战略重要性和广泛的利益关系,并开始积极调整在该地区的政策。
美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为它参加东亚峰会扫清了障碍。由于东亚峰会在亚太地区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美国表现出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是美国参加东亚峰会的最后一道门槛。
除政治层面的考量外,加强与东盟国家间的经济往来也是美国重返东南亚的一个重要因素。东盟10国拥有近6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是美国的第六大出口目的地。此外,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存在不少军事利益,在反恐方面与一些国家有着较为密切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