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报:山东打造蓝色经济区四点思考

来源:山东省海洋与渔业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2:17:34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日前,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打造蓝色经济区的决定,要以沿海七市为前沿,以全省资源要素为依托,以海带陆、以陆促海、内外联动,努力建设我国海洋科技教育中心、海洋优势产业聚集区、海滨国际旅游目的地、宜居城市群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形成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沟通黄河流域广大腹地、面向东北亚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增长极,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青岛市政协委员、中国海洋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郭佩芳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要优化发展老经济区。多年来,沿海七市站在各自的地盘上,发展了各自的海洋经济和陆地经济,形成了一定的海洋产业结构,发展了一定的海洋产业规模,产生了一定的海洋产业效益,达到了一定的海洋产业层次,同时在结构、规模、效益和层次上也出现不少的问题。在 “经济区”的规划、论证和建设中,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紧紧抓好老经济区的优化和调整,使其结构、规模得到优化,使其效益和层次得到提升,达到“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优越、港口体系完备、经济外向度高、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等优质资源富集的综合优势”,使其成为 “经济区”的龙头和骨干。

二是要重点发展新经济区。以前的海洋开发项目的安排,是以各市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条件来进行的,没有一个在省域内市际间协调的机制,使得在省域内各市间的海洋开发规划、海洋项目安排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同质化的现象,导致争资源、争项目、争环境、争市场等低层次的竞争和投资重复、建设重复、产业雷同、产品雷同的相似格局,使国家利益、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洋经济效益等受到不良影响。在 “九中心”规划、论证和建设的基础上,要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为指导,认真研究和落实胡锦涛总书记 “科学开发海洋资源”的指示,着力在 “两翼”上下功夫。 “两翼”是一片富饶的海上牧场、优质的水体空间、美丽的旅游胜地,资源丰富、环境优良,是我们 “经济区”的基础、资本和保证。除在用海方式上、在开发模式上和在生态环境上要有新理念、新思路、新突破外,还要抓住机遇,全省一盘棋,站在国家高度,统筹规划“经济区”的海洋产业,在优化沿海七市老经济区、开发区和高新区等产业的同时,在新区“九中心”的用海内容上要做认真研究,其规划、论证和建设要做到新老要错位、区内要协调、国内有特色、国际有水平。

三是要限制开发生态区。在几十年的海洋开发活动中,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城市生活环境质量和滨海旅游环境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为此,在 “经济区”的规划与建设过程中,要在以前海洋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和范围之外,根据各地具体海洋生态环境,还要再划出一批对于海洋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海洋生态区限制其开发和建设,如海水浴场、基岩海岸、自然岸线、滨海防护林、沙滩、滩涂、湿地、人居生活区、河口、海岛、上升流、产卵地、珍稀物种、遗传资源地、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所在地,为海洋的生态、人类的生态,为齐鲁后代的海洋生态的持续利用建立铁的制度和法律。

四是要坚决禁止开发保护区。对于那些具有存在价值的、稀缺的海洋各类资源及其邻近海域应给予严格保护。如高度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区域或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物种集中分布区域,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海洋自然遗迹所在区域,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及其他需要加以保护的区域。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