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是全国风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年累计平均风速为
8月28 日,滨州市召开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专题会,对蓝色经济区规划编制以及与省对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在此之前,这座处于鲁北地区的沿海城市,在确立参与“蓝色经济区”的建设思路中,将风电置于五大重点产业之首。不难理解,滨州在具备发展风电的基础条件之外,当地的市场容量亦不容忽略——现阶段,沾化一期的年发电量仅能满足农业县无棣电力需求的10%。
构筑蓝色经济新格局,在滨州科技局确立的工作重点中,除去风电,还有海洋化工、中小船舶制造、海洋渔业、旅游业。
与鲁东地区不同,滨州北部沿海17万公顷的滩涂占到山东省的31%,这里盛产的原盐年产量在1000吨左右,是山东第二大海盐生产基地和全国四大渔场之一。广袤的沿海滩涂也为发展海洋渔业和海洋化工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围绕着油盐化工产业,滨州致力打造“绿色油盐化工基地”,发展循环经济。石油化工,以大型化、集约化、精细化为方向,重点进行高等级沥青、高指标环保清洁汽油、柴油生产关键技术开发。在盐化工方面,拓展盐资源深度开发技术,研究开发苦卤综合利用技术以及从海水中提取钾、溴、镁等新技术。
同时,滨州还加强造船及配套项目引进和研发,突破中小船舶制造配套技术,进行船用发动机、电子设备、船用设施等产品研发,打造船舶制造五大配套基地。突破海洋渔业配套技术,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坚持海水养殖业、海洋捕捞业、水产品精深加工工业和海洋生物制药依次推进。
围绕建设京津冀“后花园”,滨州开展滨海生态旅游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全力打造“城、海、文、航、农”五大特色旅游技术研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