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明日的渤海明珠

来源:潍坊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2:19:32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潍坊滨海走马两日,所见所闻聚于胸,思维却顺着曲回的莱州湾飘扬南下,脑袋里不断回响的是一个30年前叫做蛇口的、现已消亡的工业区。

当年,中国改革第一闯将袁庚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把寂寂无名的2.14平方公里土地,变成了中国改革史上占据重要一章的“蛇口工业区”。由此肇始,“蛇口”诞生的标志性意义在于,中国计划经济的铁幕被渐次捅开,深圳特区无中生有,再后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晋升国家战略,发端于南中国海的市场经济终成燎原之势,改变了当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双脚踩在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的盐碱地上,脑中充满潍北人对于这677平方公里盐碱滩涂的构想与梦想。面朝大海,“蛇口”和“潍北”,这两个位于不同时空方位、身处不一样的中国历史进程、拥有完全不同区情区貌和发展思路的工业区,在我眼中生出了内在关联。

袁庚名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潍北,人们把它本土化为“5+2,白+黑”。潍北人那种打破常规的闯劲儿、热火朝天的干劲儿、胆识超前的智慧和干事创业的担当,以及工业区本身在区域内外所呈现的战略价值、先验意义,一如当年的蛇口和蛇口人。

21世纪的城市竞争力在于海洋,占领了海洋就等于占领了未来的制高点。大力发展滨海旅游、海洋产业,“蓝色经济”成为当下世界几乎所有沿海地区的共同选择,蓝色海洋成为城市空间和触角向外膨胀的支撑,成为城市寻获发展力量的关键。

立足高起点,潍北人将创造何种样貌的海滨新城?“滨海速度”将缔造怎样的区域成就?蓝色概念和高端立区理念,能否指导海洋装备制造、石化、绿色能源、临港物流、生态海洋化工等5大高端产业,完成布局、集群?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三区”建设于一身,潍北海洋城市的全新定位,能否成就山东晋升国家战略的破题之责,在崭新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概念下、在中国经济新一轮走势发展中开辟出另一番战略版图?

伟大的奇迹诞生于伟大的构想和伟大的实践中,无论对昨日的荒凉滩涂抑或未来的潍北滨海新城,真理具有普适性。

在齐鲁大地的“龙脊”之上,潍坊北部、渤海之滨的莱州湾畔,有一种独特的潮汐现象。那片海在满潮和落潮中的水差极大,当满涨的海水退却后,144平方公里的海岸线不见一粒海沙,露出的是一片宽广的潮间带,当地人把这形容为“潍坊靠海不见水”。在外界眼中,缺水且不见海水的潍坊,属内陆城市的误解就更深了。

除了荒滩就是盐碱地,作物不生,唯鱼盐之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潍北,那片吃水量浅的滩涂之海有等于无,是一块儿被搁置的自生自灭的土地,直到1995年,以特色产业海洋化工命名的潍坊海洋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

1995年到2005年,十年时间,潍坊北部滨海地区实现了从一个企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到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评定的省级开发区的转型,作为全国最大的海洋化工生产和出口基地,先后被确定为“全国科技兴海示范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山东省循环经济示范区”和“科学发展园区”。

在山东省制定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中,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北翼的发展,“北翼的情况好于南翼,北翼的希望在潍坊。”在山东制定的黄河三角洲战略中,山东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被省委、省政府列为黄河三角洲优先开发的区域之一。而在全省新一轮的发展布局中,潍坊既是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4个城市之一,又是半岛蓝色经济区的7个前沿城市之一。

20094月胡锦涛总书记考察山东,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指示,为山东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带来成长的黄金期。潍坊滨海正在上演日新月异的变化。

潍北做好了,这是山东的突破

在城市化进程中寸土寸金的今天,潍北广阔的滩涂盐碱地和工业用地,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潍北做好了,这是山东的突破。”山东省委、省政府曾经如此评价潍坊滨海的战略价值。

有一组对比数据,能够真实反映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跨越式发展的成长路径。

2005年,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亿元,同比增长51.9%,相当于每平方公里实现1200多万元的产出,实现规模以上产品销售收入93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7亿多元,完成外贸出口额1.16亿美元,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在50%以上。而到了2009年,上半年最新数据显示,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6亿元,增长11.2%,完成实现规模以上增加值39.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4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3%,其中民营企业同比分别增长28.9%41.2%,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9%39.8%

在蓝色概念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开发、高水平建设的高端理念指导下,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狠抓招商质量,重点引进一批带动力强的高新技术项目、先进制造业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全力培育海洋装备制造业、石化产业、绿色能源产业、临港物流产业、生态海洋化工产业五大蓝色高端产业集群,重点实施“一城四园”组团开发,使区域功能更加清晰,产业布局更加合理。截至目前,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在建项目141个,其中过亿元的92个,过10亿元的9个,百亿元左右的4个,总投资超过800亿元。

开车行驶在潍坊北部沿海滩涂,两段建设中的拦海大坝宛如两条巨龙伸入浩瀚的渤海。这一集防潮、防浪、防沙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兼具汛期、泄洪、排涝、控制海域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临海景观,总长度超过35公里,每天正以至少100的速度向前推进。建成后,这项人工工程将彻底改写潍坊因滩涂阻隔而“靠海不见海”的历史,“可以通过闸起闸落控制海水的去留,在落潮时把海水留身边,以此开启滨海旅游、水上项目的发展”,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宣传文化中心介绍。大坝之内,定位为潍坊中心城区副中心的滨海新城将在这里拔地而起,面积达 150 平方公里的滨海水城坐落于此。而4个产业功能园区包括,160 平方公里海洋装备制造业产业园,主要发展机械电子、新型材料等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项目;80平方公里海港物流园,主要依托潍坊港发展仓储物流、加工配送、配套服务等项目;70 平方公里生态海洋化工产业园,主要发展循环经济型海洋化工和石油化工项目;50平方公里的绿色能源产业园,主要发展风电、光伏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项目。

潍坊市委常委、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苏立科介绍,四大功能区与滨海水城的布局,将在35 年内使滨海新城展现雏形,并且成为潍坊蓝色经济和高端产业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2020 年当人口规模达到100万左右时,一座产业发达、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滨海生态新城将完美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1985年结婚来到潍北的任乐为(山东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宣传文化中心副主任)回忆,当年的潍北只有一条路和一栋楼,“闭着眼都能骑自行车,不用担心碰到人或者建筑物,根本什么都没有”,但是今天,潍北大力先行与沿海产业开发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建设。

一批重点城市基础设施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建:横穿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的国家交通重点工程——威乌高速公路通车;大莱龙铁路正与德大铁路加紧衔接;潍坊森达美港万吨级码头、航道和疏港公路在建;黄岛到滨海经济开发区的输油管线加紧规划建设;电厂、自来水、污水处理厂等配套基础设施加快建设;8月份,拦海防潮大坝西段与疏港公路连接合龙,拦海防潮大坝东段有望在今年开工。记者现场看到,中海油炼化、弘润石化、森达美港、潍柴大机、山东新和成药业、山东广渤重工等一批大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投资15亿元的华能风电项目正在安装,投资120亿元的国电风电电项目近期也将动工建设。

在实施产业功能区通路、通水、通电和平整场地等“七通一平”工程后,“一城四园”成为项目落地、企业集中、产业聚集的“黄金平台”。

港口,不仅仅是潍坊的海上通道

今年728日,朝鲜籍散货船“吉松5”号驶进山东潍坊港,至此,潍坊港这个山东省“十一五”期间唯一实现对外开放的海港口岸,正式对外通航。

据了解,始建于1996年的潍坊港由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和马来西亚做大的国有企业森达美集团共同建设, 11公里长的岸线上,列入开放范围的泊位有7个,目前正在建设的3个万吨级和32万吨级的通用泊位将于2010年投入使用,22万吨级散货泊位明年开工建设。

“在山东黄河三角洲4港中,潍坊港不是港池条件最好的,但是在2008年,莱州港、东营港、日照港、潍坊港总共1860万吨的散货吞吐量中,潍坊港突破1000万吨,是吞吐量最大的港口。潍坊港地处环渤海经济圈黄金地带和东北亚经济合作区域的前沿,是鲁中、鲁北、鲁西物资出海陆路运距最短的港口。”苏立科介绍,到“十一五”末,潍坊港区将建成码头泊位15个,码头岸线和其他辅助功能岸线3730。按照潍坊港发展规划,到2015年,潍坊港年吞吐能力将突破5000万吨,到2020年吞吐能力实现过亿吨。

港口,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海上通道;沿海,不仅仅意味着交通运输的方便快捷,那是一道可以带动背后腹地发展的蓝色引擎,意味着资源配置空间的广阔,意味着商品生产成本的优势。依托港口,产业联动,已成为现代海洋经济的必然选择。

在加快建设临海现代产业体系的过程中,潍坊滨海始终坚持“在充分发挥沿海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以产业为纽带,以基础设施为支撑,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向沿海集聚,坚持一二三次产业相协调,促进海陆产业联动”的发展思路。在直接产业、关联产业和港口大工业的基础上,吸引其他产业的聚集,力图形成日益广阔的经济辐射面。“目前已有海正物流园等10多个项目准备入驻,总投资60多亿元。”依托港口,以仓储物流、加工配送、配套服务等项目为依托,规划面积达80平方公里海港物流园正在加紧建设。

不仅如此,开发区依托广阔的浅海滩涂和丰富的卤水资源,发展起了世界最大的氨碱法纯碱厂和氯化钙厂、亚洲最大的泡花碱生产企业,是全国最大的原盐和溴素产区,形成了以卤海水资源综合利用为主线、上下游产品配套发展的产业集群,是我国最大的生态海洋化工科研开发、生产和出口基地。同时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绿色能源、科技职教、滨海旅游等海洋产业也正在发展崛起。

潍坊市委、市政府对潍坊港寄予厚望,市长许立全曾表示,“给足一切优惠政策,提供一切便利条件,集中全力加快潍坊港建设,打造渤海海上黄金通道,力争成为环渤海沿岸最重要的货物集散地之一。”

盐碱荒滩正在变身黄金口岸。在潍坊北部沿海百公里的海岸线上,崛起的临港产业群和沿海经济带跃然凸显。

资源开发、产业培育、区域打造、生态保护“四位一体”

在加快推进“三区”建设的同时,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高度自觉地坚持着蓝色、生态、高端之间的辨证关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要求,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主攻方向,坚持资源开发、产业培育、区域打造、生态保护“四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在优化中提升,在提升中优化,走一条效益提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民幸福的蓝色发展新路子。

在大力开展经济建设的同时,滨海十分重视环境资源的再造。盐碱地上植树,首先需要换土,算下来每株树木的栽种成本是非盐碱地上的5-7倍。2009年上半年,潍北已累计投入8000万元,用于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生态林场建设、校园绿化、村镇绿化、园区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等六大板块、1.1万亩面积的绿化,植树200多万株。2008年以来,累计投入绿化投资2.8亿元,造林2.48万亩。冬青、柳树、月季花替代了盐碱地上的传统植被,在装点环境的同时,也装点了到潍北来的人的心境。

潍北人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为了眼前利益而后患无穷的发展模式,他们把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纳入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中,提高土地、地下卤水等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向生态工业要效益。

作为“山东省循环经济示范区”、“全国科技兴海示范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和全国海洋化工领域的第一个在建的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自觉运用循环经济理念,从企业、行业、园区、社会四个层面搭建起循环经济体系。首创了“卤海水一水五用、动脉扩张、静脉串联、动态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资源在区域内的优化配置、集约利用、闭路循环和连续增值。在“一水五用”的基础上,产业链又继续向深层延伸,通过左右关联和上下延伸,拉长、加宽、做强产业链条,形成了生态海洋化工“互联网”。山东海化氯碱树脂公司首创性地将废弃物电石泥送纯碱厂用于纯碱生产,解决了电石泥排放的世界性难题,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联兴炭素项目用海化集团石化公司的副产品石油焦作原料生产炭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蒸汽又供给周边企业,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8万吨。

在实践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中,潍北人通过产业链招商、构筑特色产业集群的创举,形成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企业主动把区域内的废水、废渣、废料、废汽回收利用,变废为宝。而强烈的循环经济理念和危机意识,不断补齐产业链条中的缺链、断链,又实现了产业链上经济效益的不断延伸、聚集和细化。

潍北人的眼光立足长远,在规划伊始,就为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预留了科技创新的无限空间。

滨海经济开发区现有3家国家级科研机构,8家省级科研机构,2008年新建8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开发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达到39家,各类企业研发中心达128家。鉴定科技成果11项,其中5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申请专利109项,其中发明专利40件,发明申请及授权比例居全市第一位。上半年,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7家,新申报省以上重大科技专项5项、科技计划8项,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2%,比年初增加7.5%

在积极构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中,滨海开发区拿出总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的土地,建设全国一流的,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科研开发、产业孵化于一体的“产学研”科教创新区,目前有潍坊职业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齐鲁科技职业学院、山东北海科技学院、潍坊通达国际海运学院、潍坊海运学院等8所院校入驻,投资1.5亿元的潍坊滨海科技大厦正在加紧建设。依托四大园区的产业需求,未来潍坊滨海将实现人才战略上的自给自足、自创自新。

明日的渤海明珠

从“山东省循环经济示范区”到“全国科技兴海示范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从“山东省循环经济示范区”、“科学发展园区”到创建中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省级开发区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是潍坊北部沿海开发的核心区,地处潍坊市沿海产业发展带和城市发展轴的交汇点,不仅是黄河三角洲的入海口,更是连接山东半岛与京津和长三角地区的重要节点,也是环渤海与长三角两个经济隆起带的重要着力点,承载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三区”建设的重任,体现着拉动“两翼”、服务“黄三角”、影响环渤海的区位使命。

山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将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作为黄河三角洲四个优先开发区域之一。潍坊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支持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的发展,计划今后三年完成投入8001000亿元,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新城,全力打造潍坊中心城区的副中心。

在滨海经济开发区东城区主干路上,坐落着一座名为“渤海明珠”的雕塑。雕塑主体高30,是一条呈“C”字型的巨龙。巨龙的造型与渤海湾、莱州湾海岸线的形状吻合,而支撑巨龙的不锈钢材料多面体底座,象征着潍坊滨海经济滨海地区历史悠久的盐文化。这尊借鉴了红山文化玉龙造型的雕塑,以玉龙出海的姿态,昭示着蓬勃发展的潍坊滨海正如这腾飞中的巨龙,象征着潍北人在“三区”建设中积极进取的态度与信心。 (记者张韶天)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