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科协召开蓝色经济、高端产业发展专家座谈会

中国海洋大学刘洪滨教授在专家调研座谈会上与代表交流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8月28-29日,由烟台科协组织的“蓝色经济、高端产业发展专家调研座谈会”举行,来自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海上山东”建议提出者――刘洪滨教授,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戴桂林教授、海洋经济研究所邵桂兰研究员和山东海洋经济研究中心刘康副研究员,与来自驻烟高校专家,市直、海关、出口加工区、烟台港集团、斗山机械、万华集团、张裕集团、通用东岳汽车、来福士船厂、大宇造船、东方海洋、东方电子、绿叶制药等我市重点企业,围绕当前我市发展如何定位、规划、建设蓝色经济,企业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参与蓝色经济发展策略与措施,共同交流探讨,为我市蓝色经济发展献策。
今年初由烟台科协牵头会同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准备于10月份联合举办“胶东半岛高端产业与烟台发展”论坛,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建议,得到了省科协的重点资助。根据胡总书记对山东提出的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要求,为更好体现科协围绕大局开展工作,我们又将蓝色经济充实到论坛中,在积极组织本市专家撰写论文的同时,又邀请了国家级海洋专家为烟台的发展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发展思路与建议,这是市科协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营造高端产业、蓝色经济学术氛围又一个举措。
会上,来自我市发改委等市直、海关部门的代表介绍了我市当前城市发展、宏观经济、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现状、优势、成绩、存在问题、制约因素和今后目标等,万华集团等企业代表介绍了本企业、行业发展现状、成绩、存在问题与今后目标等,代表们并就所关注的问题与刘洪滨教授等专家进行了现场交流互动,气氛活跃。
刘洪滨教授在与代表交流后认为:发展蓝色经济应是发展环保产业、可持续利用产业,开发与保护并重。烟台发展“蓝色经济”的自然条件优越、产业基础雄厚、科技创新体系也十分完善,特别是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九大核心区中,烟台占了三个。刘教授认为,首先,在规划方面应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海洋开发要遵循“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基本原则,大体按海岸带、近海、海岛及专属经济区的次序,形成四大海洋经济开发体系。烟台海洋经济区和临海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实施一批重大的项目来支撑和牵动,这方面应借鉴‘韩国西海岸开发计划’的经验教训,筛选储备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结构调整优化的好项目。其次,在产业层面,烟台应放大产业优势,实施错位发展。宜努力发展汽车船舶交通运输设备、电子信息和家电、食品饮料等制造产业群。还要利用临海优势发展海洋药物、海水综合利用、新材料等海洋高科技产业群,重点建设现代化的农业区,特别是海洋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但在此过程中,错位发展十分关键。比如,烟台是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城,可以在这方面做文章。第三,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投融资体系。譬如建立蓝色经济发展专项基金,由财政部门拿出一定资金作为启动资金,对有关的基建投资、技改投资和支农资金等,都要安排一定数量用于海洋开发的重点项目;金融部门应设立专项贷款,纳入信贷计划。要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和资源合理配置,主要依据推行股份合作制,通过发行债券、股票市场等筹集资金。刘洪滨教授对烟台在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和科技创新方面形成的优势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只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烟台蓝色经济发展就大有可为。
会上,驻烟高校专家也作了交流发言,山东工商学院朱孔来教授认为目前烟台需要清晰界定、规划蓝色经济,对烟台蓝色经济在我省、全国进行功能定位,做好对其他经济区的衔接。结合自身优势确定发展蓝色经济产业,在区域布局方面要做好产业分工,减少内耗,同时建立、完善蓝色产业发展科技支撑体系和服务体系。媒体参会代表也从自身角度对烟台发展蓝色经济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与会代表认为,面对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我市正掀起发展蓝色经济的浪潮,烟台蓝色经济也进入前期发展规划阶段,需要科学的理论研究为指导,市科协组织的“蓝色经济、高端产业发展专家调研座谈会”很有必要很及时,为市直有关部门和企业提供了高层次的理论指导和具体的建议,为我市的蓝色经济、高端产业发展与专家的深入合作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促进了“蓝色烟台”建设。
会后,专家们不辞辛苦,在市科协杜湘波主席的陪同下,考察了市直有关企业、龙口湾海洋装备先进制造业集聚区、莱州海洋能源产业集聚区等,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