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锁定六大目标 创建蓝色经济强市

来源:青岛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2:21:48 

“到2015年,将我市初步建设成为我国蓝色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聚集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到2020年,本市蓝色经济得到更高水平的发展,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蓝色经济强市。”昨天,驻鲁全国人大代表重点专题调研组来青调研,市委常委、副市长王书坚在汇报我市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建设蓝色经济区有关情况时表示,我市已初步形成了建设蓝色经济区的发展思路,将围绕提出重点领域、调整优化空间布局、选择发展一批高端产业等“六大目标”实施海洋发展战略。
发展海洋经济有“六优势”
王书坚介绍说,青岛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久负盛誉的中国海洋科技城,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综合优势。一是海洋经济发展初具规模。“九五”以来,我市海洋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2008年实现总产值1222亿元,居全省之首,全国同类城市第二位,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462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0.4%,海洋科技、药物、环保、生物制品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海水利用走在国内城市前列。
二是自然资源和区位条件优势,奥帆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升了青岛滨海旅游业的发展活力。
三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作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青岛拥有位居世界前十强的亿吨大港,空港已开通94条国际、国内航线,作为全国重要的通信枢纽城市,中美、中韩海底光缆均在这里登陆。
四是海洋科技优势明显,拥有较强的科技人才队伍,高级海洋专业人才数量占全国的30%,涉海领域两院院士占全国的60%左右,具有高级职称的海洋科技工作者1700人。
除了这四大优势外,青岛还具有海洋文化底蕴深厚、海洋管理初步规范化这两个优势,这为青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蓝色经济区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2020年建成蓝色经济强市
建设蓝色经济区是我市融入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契机,我市已初步确定2009年至2015年蓝色经济总体发展思路是:围绕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按照“率先建成蓝色经济区”的要求,以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为动力,以建设充满活力和效率的体制机制为保障,以科技进步和人才队伍为支撑,以“一湾两翼”为载体,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统筹海陆发展,推进科学集约用海,不断提高本市蓝色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经过努力,到2015年,初步建设成为我国蓝色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聚集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到2020年,本市蓝色经济得到更高水平的发展,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蓝色经济强市。
构筑“一带五区多支撑点”
根据我市蓝色经济区的思路,目前的主要任务有6个方面,第一要提出我市在全国先行先试的重点领域,争取全国“四个”先行。即体制改革先行、科技创新先行、产业发展先行、对外开放先行。二是围绕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进一步调整优化空间布局,构筑“一带、五区、多支撑点”的蓝色经济总体空间布局。“一带”:就是以环胶州湾为核心,东西两翼展开,形成一条蓝色经济带,重点发展现代渔业、临港工业、滨海旅游、海洋生物、海水利用、保税物流、滨海商务等特色经济。“五区”就是加快建设胶州湾西海岸新经济区、胶州湾北部高新区、鳌山科技会展旅游区、董家口临港产业区、胶州湾东海岸现代服务业区5个核心带动区,带动全市蓝色经济加快发展。“多支撑点”:就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建设一批现代渔业、滨海旅游、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现代物流、资源综合利用、科普教育、海岛开发等各具特色的聚集区,形成蓝色经济发展的多点支撑。三是围绕建设山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选择发展一批高端产业,“优化提升一产,发展壮大二产,突破发展三产”,培育重点行业。四是围绕建设山东半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进一步加大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五是围绕提高发展支撑能力,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六是围绕加强软环境建设,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建立统一协调的决策机制、专家咨询制度和工作目标责任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