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应挖掘城市的文化特色
记者:近年来,滨州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滨州城区已经形成绿、水、城一体的城市格局和“秀水、绿脉、新城”的城市景观,“四环五海·生态滨州”的城市特色逐步显现。经过几天的调研,您对滨州尤其是中心城区的印象怎么样?
王健:来到滨州,感到滨州新城区很美,城在林中、楼在绿中、以林为韵、以水为魂……滨州将成为建在花园中的水润之城。但由于是新兴城市等各种原因,滨州文化氛围还不够浓厚。这方面应当深化,突出滨州文化特点,把城市定位转向自己的历史和传统,挖掘自己城市的文化特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应当占有重要位置,向外展示一个强大的、鲜明的城市主题,让市民更有自豪感和归属感。
空间战略规划将更宏观更长远
记者:滨州为什么要编制新的滨州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呢?与先前的总体规划相比,有什么新的特点呢?
王健:“36桥,72湖”、“组团式、连带型城市群”、“鲁北大街”、“博滨大道”、“北海新区”等一系列规划大手笔得到了省内外规划专家的认可,大大提升了滨州的城市形象,提高了滨州的知名度。然而,目前滨州面临的大政策和自身环境变了,滨州被纳入沿海蓝色经济带,黄河三角洲建设已纳入国家战略,德龙烟铁路即将开工,2004年编制的《滨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已不太适应了,形成了局限。新规划的空间战略将更宏观、更长远,思路具有前瞻性,能从更高的角度把握方向,具有规划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深入分析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这种战略定位让滨州城乡统筹发展,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滨州。
详尽涵盖城市发展各个层面
记者:这个规划主要有哪些内容?编制时会本着哪些原则?
王健:它将对滨州市域的城镇体系、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城镇规模和职能等作出科学合理安排,对中心城市的规模、结构、定位、空间布局、发展形态等影响城市长远发展的内容作出规划,对城市中心区及重要地段作出概念性城市设计,以指导城市建设。它包括现状基础条件分析、城市发展战略分析、城市性质定位、各专项规划战略研究等几个部分。
我们将坚持这么几个原则,一是战略性、前瞻性,把握城市发展的大目标和方向,为实现高标准、高起点、科学的发展打下基础。二是现实性、可操作性,深入分析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及限制性因素,探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促进城乡旅游发展和文化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三是系统性、综合性,将滨州市作为一个城市巨系统,以系统研究的方法逐步深入,进行滨州城市巨系统的子系统划分及深入分析。四是实证性、针对性,重点把握城市功能定位、空间结构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与优化、生态保护与土地资源利用、交通体系完善与深化、城乡统筹发展等重要问题。
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城市品牌
记者:本次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既兼顾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又突出了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为我市勾勒出了一个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您认为滨州的优势和潜力在哪里?应该打造一个具有什么风格和个性特征的城市?
王健:滨州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政策优势,当前,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构建“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和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滨州处在“两翼”中的北翼中心位置,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开发潜力巨大;环渤海经济圈的快速崛起,滨州已成为山东对接天津滨海新区的桥头堡和天津滨海新区的产业协作基地。“北海新区”建设拉开大幕,将成为新的亮点。所以说,滨州区位突出、交通便利、资源厚实、腹地广阔、产业发达、生产要素成本低,加之多重的发展机遇,为滨州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家和省的战略决策,将有利于滨州市发展战略上实现“南融”即融入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济南城市圈、 “北接”即接轨天津北海新区和“中建”即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园区。应着眼于城市整体功能的强化和整体布局的优化,明晰经济功能分区,指导各县区努力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促进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化的互动。做大出口加工和资源加工产业,提升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滨州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努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城市品牌,打造花园式城市和宜居城市。要打破传统的行政区域标准和行业管理标准,建立产业生态系统集成和产业集聚增值的宏观调控布局机制,实现原有的行政区经济发展模式向经济区经济发展模式转变,通过集聚要素、膨胀规模、增强辐射,最终形成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经济区,构筑起高效生态的现代产业体系,建成全省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精细化工基地、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休闲度假胜地。
构建规模大、素质高、竞争力强的蓝色产业体系
记者:目前,全球经济正在向以海洋经济为中心的区域经济集聚发展,滨州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众多优势,发展的时机和重要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在滨州跨越发展方面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王健:建设新滨州,进一步提高了滨州港的作用,增强了港口对城市和区域的辐射带动功能。这些实际上是突出了“北海新区”的战略地位,这也符合国家对沿海地区的重视和扶持政策。对于滨州来说,要克服缺水和土地盐化严重的困难,利用土地丰富的优势,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推动新的产业革命,形成不同特色的产业集聚区。要巩固提升传统海洋产业,做大做强新兴海洋产业,培育开发高端产业,努力构建规模大、素质高、竞争力强的蓝色产业体系。
在培育发展蓝色经济过程中,全市要积极建立统一大市场,要打破以邻为壑、各自为政的思想,摒弃那种竞相压价、无节制优惠的招商模式,要一切根据市场要求,注重区域和产业协调协作,坚持“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形成产业聚集,接受周边的强有力的带动辐射,搞好产业协作,加快培育自身的战略产业,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更大转变 。
这次规划设计和建设就是要大手笔、大气魄,具有前瞻性和高层次。我们力争做成一个成功的规划,这也是对滨州这座城市最好的城市经营和城市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