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视点:部分海域出现无毒赤潮 海洋部门严密跟踪监控

海洋视点:部分海域出现无毒赤潮 海洋部门严密跟踪监控

来源:佚名   发布时间:2015-05-21 02:22:04 

开春之后,我市同安湾琼头至五缘湾海域发生了大面积赤潮,根据市海洋与渔业监测站的跟踪监测,受影响的海域面积约为30平方公里。对此,市海洋主管部门迅速启动了厦门市海洋赤潮应急预案,并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减少赤潮对我市海域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2月5号,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发现,设置在同安湾的自动在线监测浮标的监测数据出现了异常状况,于是工作人员立即前往同安湾琼头海域进行现场的采样分析。

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工程师 林涛:我们就是通过这台在线监测 然后只要发现溶解氧 叶绿素 和那个PH(值)出现异常状况 我们就立刻紧急派遣人员到现场 进行生物样和水样的采取

市海洋与渔业局资源环境保护处 洪荣标 博士:采样检测 发现出现血红哈卡藻 这个优势种群急剧增长的现象 达到了赤潮的基准密度

根据监测发现,赤潮从同安湾海域扩展到了五缘湾附近,面积约为30平方公里。赤潮发生区域海水呈现深褐色,斑块状分布。赤潮发生之后,市海洋主管部门迅速启动了厦门市海洋赤潮应急预案,并组织了厦门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的7名专家,对此次赤潮发生的原因、以及赤潮对海域生态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教授 林元烧:一年四季当中 冬季是属于营养源积累的时节 所以这个冬季 正是水体当中 营养源积累 这个时候在初春或者早春的时候 发生赤潮 也是由冬季的营养源积累过来的 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呢 冬季的浮游动物生物量比较少 / 所以对赤潮的摄制压力也减轻了 使得赤潮生物能够大量繁殖下来

市海洋与渔业局资源环境保护处 洪荣标 博士:血红哈卡藻 它是在我们福建沿海这一带普遍存在 /尤其在我们厦门海域这一块 在养殖区 像东坑湾 这个藻种的密度还是比较高的 那我们现在东坑湾的养殖还没有退养 有养殖废水排放出来 为同安湾源源不断的输送营养源 跟这个藻种吧 那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 比如说温度也比较适合它 比如说海域中的营养源 也比较适合它 给它不断地输送营养 它就会爆发 所以从去年跟今年 最先发现的地方 都在同安湾的琼头海域 东坑湾口这一带
[录播]由于血红哈卡藻是否有毒,国内外现在还没有定论。为了排除这一藻种含有毒素的可能性,市海洋与渔业局专门委托了海洋三所和海洋渔业环境监测站的专家进行了赤潮毒素的小白鼠实验。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唐森铭 博士:为了保证它确实没毒 以前我们没有做过嘛 然后还进行过实验 实验室小白鼠 把(藻种)细胞 浓缩下来以后提取出来 再把里面的东西推出来 打到小白鼠身上去 那如果没有反映的话 它就没有毒 /那现在结果做出来是很不错 没有问题 没有异常情况

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站长 庄宏儒:我们还对全市所有的水产品 就是场地生产的水产品 还有市场销售的水产品 进行了贝类毒素的检测 结果没有麻痹性毒素 也没有呼吸性毒素 应该来讲 没有对食用安全造成影响

不过,专家也提醒市民,因为赤潮海域海水中夹杂了很多杂质,近期最好不要到出现赤潮的海域游泳,以免引起皮肤不适。据了解,按以往规律,厦门海域的赤潮一般发生在4月至10月的高温期,2月出现赤潮现象比较罕见,专家解释,除了暖冬的原因外,血红哈卡藻的特性也是导致此次赤潮的主要因素。

市海洋与渔业局资源环境保护处 洪荣标 博士:血红哈卡藻 这个藻种它是广温型的藻种 那其它的一些藻种 我们过去厦门发生的藻种 硅藻类的 毛藻类的 它相对来说就需要更高一些的温度 那这种藻类呢 它广温型 也就是说像这个温度啊 反而更适合它 所以这方面 有这种它温度适合的基础

由于血红哈卡藻具有一定的漂移性,这使得赤潮并未成片出现,而是断断续续,时有时无。

市海洋与渔业局资源环境保护处 洪荣标 博士:这个藻它水平移动跟垂直移动都比较快 它一种趋光性 比如说白天太阳照射在海面上的时候 或者说白天海面上相对比较亮光的时候 它会垂直移动 就是向上移动 同时它又有一个水平移动的特点 所以说这个我们的海面上看的时候 变成时有时无的那种情况

到2月18号,赤潮密集区面积减少到9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海沧大桥以北、宝珠屿以南附近海域,面积约2平方公里;刘五店至五通附近海域面积约7平方公里。然而,正当大家认为此次赤潮将要消亡的时候,情况突然发生了改变。

市海洋与渔业局资源环境保护处 洪荣标 博士:到2月19号的中午 我们全自动监测仪 显出了几个异常值 像叶绿素啊 像其它方面都急剧地上升 说明海面上发生了异常情况

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工程师 林涛:我们就出海进行现场监测 发现这次赤潮的范围 在原有的基础之上 又增加了扩展到了九龙江流域 鸡屿以及往北 一直到海沧大桥附近 面积的话 总计大概有31平方公里左右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本来即将消亡的赤潮,又进一步扩大呢?

市海洋与渔业局资源环境保护处 洪荣标 博士:(2月)18号晚上 19号呢 我们下了一场雨 这个下雨的本身 气温也相对降低 第二个的话 对陆地的营养物质 也更多地带到海域 还有一个降雨的过程 使岸边的土壤的进出率提升 而泥土的进出率啊 就是会刺激血红哈卡藻的繁育 提高它的繁殖速度大概在0.3到0.6倍 那就是说这个藻种的繁育 一下子密度就增大了 所以它整个赤潮的发生面积就有所扩大

此外,由于2月19号下午海水处于低潮期,而降雨后气温升高,风力弱,使得海水的稀释能力不够,这也是赤潮发生面积迅速扩大的另一个因素。专家介绍,赤潮现象会伴随着天气情况发生变化。

市海洋与渔业局资源环境保护处 洪荣标 博士:我们再一次对赤潮的藻种的毒素 进行小白鼠的实验 采集赤潮发生区 以及市场上的一些贝类 进行小白鼠的贝毒实验 结果也证明 没有发现有毒的迹象/到了(2月)23号 整个海域的赤潮基本消亡 但不能放松警惕 因为经过监测 这个血红哈卡藻 虽然没有达到赤潮的基准密度 但总体上还是比较高的 达到了10的四次方这么一个量计 也就是说如果条件适合 它可能会再度爆发 所以说我们要保持这方面的警惕性

赤潮是一种海洋生态灾害,是一些在海洋中浮游生活的赤潮生物在短时间内爆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且引起水色异常的现象。因赤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可呈现红、黄、绿等不同颜色。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唐森铭 博士:它这个应该说是有害的 特别是对景观是有害的 因为看过去 就觉得不舒服 另外一个危害是赤潮/有的种类 会产生毒素 这个赤潮因为 海洋里贝类很多嘛 贝类会大量地吃这些东西 最后如果有毒的细胞吃下去它积累以后 / 然后通过食物链 到市场上卖的嘛 到人体里面去 所以会产生中毒现象

此外,大量赤潮生物死亡后,在尸骸的分解过程中要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环境,引起虾、贝类的大量死亡。可以说目前赤潮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公害。我市这几年来也非常重视赤潮的防御与防治工作。

市海洋与渔业局资源环境保护处 洪荣标 博士:2005年我们就配备了全自动水质监测仪 这个水质监测仪 它能够24小时连续的 每15分钟 就出一次数据反馈回来 那这样我们能够时时把握全海域的水质状况 以及通过叶绿素啊 通过这些PH(值) 营养源啊 这些指标的分析 能够准确地把握住像赤潮 这种灾害这方面的情况 第二个的话 我们也组织了一系列的课题的研究 像赤潮的预警预报 这方面的研究 跟防治啊 这方面的研究 这种我们自己监测站在做之外 然后我们还跟国家海洋局的监测中心 相关的科研机构都在合作 第三个 我们还有组织了赤潮的专家组 时时地召开会商制度 根据制定的预案 根据海域的情况 加强对我们这方面的预警预测跟防治

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教授 林元烧:要减少 减缓赤潮的危害 或者减少赤潮发生次数 总体说来就应该注重环境的改善 把我们环境改善了 那么赤潮可能发生的频率啊 发生的规模啊 可能就会减少了

近年来,通过西海域的整治和东海域的退养清淤,我市的海洋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赤潮等海洋灾害的发生频率也有所下降。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唐森铭 博士:(养殖)这些东西都退出去 它这个营养来源会少一点 对减少赤潮有帮助 现在清淤一下 以后再做生态修复 比如说厦门(东西)海域在通了以后 那么流水啊 通畅了 都会有助于减少整个赤潮的情况

市海洋与渔业局资源环境保护处 洪荣标 博士:这两年我们环东海域综合整治 我们赤潮发生的频次下降 面积也减少 但是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还在推进的过程当中 因为清淤我们还在进行 底质的富营养化我们还没有全部的清掉 同时的话 还有一些垦区存在 东坑湾这个垦区啊 这些都是我们赤潮的藻种 像这个血红哈卡藻 等等 赖以生存的一个非常好的环境 所以随着我们这个同安湾综合整治的进一步推进 这个环境会得到更大的改善 这个应该说是最好的治本的方法吧

下一步,市海洋主管部门还将继续对赤潮发生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并探讨人工控制方法,以加速赤潮的消亡过程。

市海洋与渔业局资源环境保护处 洪荣标 博士:下一步 我们管理部门也明确要求我们的技术监督部门 / 对我们同安湾海域 还有我们这个东坑湾垦区啊 整个赤潮发生区的底质 进行专项专题的研究 以进一步弄清这个赤潮发生的原因跟过程 /也尝试性地采取一些办法 像泼洒这个改性高岭土啊 或者是一些 通过一些化学的方法 让这个赤潮潮种迅速粘结下沉吧 也就是 也考虑就是说 将来如果 有这个可能的话 运用化学的办法 来进行赤潮的防治

正是由于我市的赤潮监测技术体系比较完备,并且率先在全国建立了海洋自动监测网络系统,依靠这个预警系统,使我市的赤潮监测发现率达到了百分之百。随着海上养殖的退出和清淤工作的开展,赤潮发生频率已经有所减少,但要想从根本上减少赤潮的发生,减轻赤潮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除了使用人工控制的方法外,最根本的是持之以恒地进行海域生态修复,不断改善我们的海洋生态环境。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