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造烟台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出台
海洋财富网综合报道 从建设“海上烟台”到打造“烟台蓝色经济区”,“海上烟台”正在走向“蓝色烟台”。记者昨天从市发改委获悉,“蓝色烟台”发展蓝图绘就:根据市委、市政府日前出台的《关于打造烟台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我市将努力打造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区、临海临港高端产业聚集区、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成为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蓝色经济发展先行区。
蓝色经济区是以海洋、临海、涉海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打造烟台蓝色经济区,是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要求,是抢占区域竞争制高点、重塑区域发展新格局的重大机遇,也是放大基础优势、凝炼区域特色的客观需要,标志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起点、进入新阶段,意义重大而深远。
烟台因海而兴。作为全省唯一跨黄、渤海的城市,烟台拥有909公里长的海岸线,海域面积是陆地面积的近两倍,港口、岸线、岛屿资源和生物、旅游、矿产、海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打造烟台蓝色经济区,必将促进我市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由海洋资源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转变,通过蓝色经济大发展,带动全市经济大跨越。”市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
根据刚刚出台的《意见》,我市将坚持海陆统筹重点带动,努力开创蓝色经济发展新局面。今后,将依托全市丰富的岸线资源,重点建设海洋休闲度假、海洋科教文化、港口物流、海洋装备制造业、循环经济型重化工产业、海洋生物产业等6大基地;科学开发港口资源,根据港口开发潜力,重点推进烟台港西港区、龙口港区和莱州港区建设;科学开发海湾和海岛资源,重点开发太平湾、龙口湾、庙岛湾、套子湾、芝罘湾、四十里湾、丁字湾等7处面积较大的自然海湾,重点加快养马岛、崆峒岛和长岛等海岛的开发建设。
《意见》同时指出,要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以海洋和临海、涉海产业为重点,膨胀优势产业、壮大特色产业、突破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海洋交通运输物流、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现代海洋渔业、海洋文化旅游、生态型化工、大型临港加工制造、海洋生物、海洋新能源与矿产、海水综合利用和海洋环保与社会服务等10大产业,着力提升蓝色经济发展水平。此外,根据《意见》,我市还将通过加强政策扶持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科教和人才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组织领导体系的建设,健全保障支撑体系,促进蓝色经济区建设。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