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王宏发言在2009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5-05-21 02:23:51 

今年4月,胡锦涛主席在山东视察时作出了重要指示: “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胡锦涛主席的重要指示,高屋建瓴,振奋人心,既体现了对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关心,又体现了对海洋经济工作的高度关注,同时,对全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虽然我国海洋产业活动历史悠久,但海洋经济从理念到实践、从包罗在其他产业经济当中到被分离出来单独加以研究的时间却较短。回顾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历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由于受国家政治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海洋经济活动以直接利用海洋资源的方式为主,海洋经济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海洋经济的阶段特征为:以资源依赖型、劳动力密集型和自给自足型产业为主,海洋产业结构单一,以海洋捕捞为主的海洋渔业占有绝对优势,海洋资源开发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压力较小,海洋环境承载能力尚未被削弱。其间,还没有出现海洋经济的概念,海洋产业也已非主导因素分散在其他相关行业当中进行规划和推动。

第二阶段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到20世纪末,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沿海区位优势凸显,发达国家的产业和内陆企业不断向我国滨海地区转移,沿海经济蓬勃兴起,经济布局趋海化特征日益显现,海洋经济持续以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快速发展,是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海洋经济的阶段特征为:海洋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海洋开发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开发强度日趋加大;但海洋三次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海洋渔业仍占据半壁江山;由于发展方式较为粗放,近海资源和环境压力巨大。其间,海洋经济概念萌生,海洋经济统计起步,海洋产业分类标准出台,海洋经济运行初步纳入了部门监测和评估。

第三阶段是进入本世纪,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树立与实践,海洋经济开始向又好又快的方向转变。 “十五”期间,海洋经济年均增速16.7%,比同期国民经济高出3%;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8年为5∶47∶48,一产比重下降,二产比重增加。以高技术、高附加值为特征的海洋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同时,公众的海洋环保意识得到加强,海洋环境的治理力度加大。这一时期海洋经济的阶段特征是:海洋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以高科技为代表的海洋新兴产业初具规模,在海洋产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海洋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但近岸海域环境尚未根本好转,海洋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其间,国务院、沿海地方政府先后发布了国家和省级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建立了海洋经济核算制度,实现了与国民经济核算全口径对接,全国海洋经济监测与评估工作全面展开。

在经历了这样三个发展阶段后,我们用下面的统计数据来概括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 《2008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29662亿元,比上年增长1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87%,比上年提高了0.13%,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15.8%。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17351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12311亿元。全国涉海就业人员达到3218万人 (相当于沿海地区每10个人中有一个是涉海就业人员),当年新增就业67万人。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有3个突出特点。
一是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从海洋经济总量来看,2008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29662亿元,与 “十五”初期的9518.4亿元相比增长了两倍多,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10%,2001年~2008年海洋经济增长速度比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高出近5%,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益提高。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沿海地区的劳动就业。2008年,涉海就业人员比2001年增长了1000多万人。

二是海洋产业结构发生积极的变化。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海洋产业结构也得到不断优化,初步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通过海洋科技创新,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海洋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以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利用和其他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一批新兴海洋产业迅速崛起,部分新兴海洋产业逐步形成规模,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同时,海洋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如海水增养殖业、海洋水产品深加工业、海盐精细加工业等。

三是海洋经济区域布局基本形成。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代表的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迅速,2008年三大海洋经济区海洋生产总值之和约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88%。由辽宁沿海经济带、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深圳经济特区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构成的沿海经济区域布局已经基本形成。

二、国际海洋经济发展基本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发达海洋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并将海洋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 “海洋经济等于世界经济”的提法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认可和赞同。分析世界海洋经济发展进程,有4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

1.海洋经济贡献率不断提高。在过去的20年里,世界海洋经济产值已经由1980年的不足2500亿美元迅速上升到2006年的1.5万亿美元,海洋经济对全球GDP的贡献率达到4%。据《海洋产业全球市场分析报告》预测,2009年世界海洋经济产值可增长到4.5万亿美元,其中增长最快的是海洋可再生能源业、海底通信业、游艇业和海洋生物技术产业。以美国为例,2004年,海洋经济为美国GDP贡献了1380亿美元,并提供了230万个以上的就业岗位。

2.海洋经济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国纷纷制定了海洋经济管理制度,并不断健全和完善。早在1999年,美国成立了国家海洋经济计划国家咨询委员会,并实施了 “国家海洋经济计划”,还明确了海岸带经济和海洋经济的定义、内涵及外延,统一规范了以 《标准产业分类》及 《北美产业分类体系》划分的海洋经济部门和产业分类,从法律上确立了海洋经济的管理和评估制度。英国、法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政府和欧盟也相继发布了海洋经济发展报告。实际上,这些国家都在加强国家海洋经济运行的管理、监督和评估,并在宏观上把握国家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海洋产业的结构调整。

3.海洋可再生能源成为朝阳产业。起初,在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欧洲一直担当着引领者的角色。现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美国在过去5年中潮汐电站项目增加了158个。奥巴马政府上台后更承诺要利用绿色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大力提高美国海洋能源业的国际地位。商业信息专家预测,美国从2009年到2013年,海洋能源产业将呈指数增长。海洋可再生能源是未来发展的朝阳产业已是不争的事实。

4.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依靠健康的海洋。当今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关系给予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将健康的海洋视为海洋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本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因此,纷纷制订切实可行的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管理机制,并在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海洋经济运行评估、海域和海岛科学管理等方面得到有效的落实。同时,在全球气候变化可能给海洋经济造成的影响和应对方面做着积极的准备,以此保证海洋经济的高速和健康发展。

三、对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初步思考

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进程来看,我国海洋经济已进入由快速发展阶段向“又好又快”迈进的转型期,海洋经济工作也步入了加快适应的调整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海洋经济和海洋经济工作的发展方向、基本任务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对此,我有以下几点初步思考,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深刻理解发展海洋经济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极端重要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使我们须臾离不开海洋。仅从对外贸易看,据统计,我国海上运输量占全部运输总量的85%;世界航运市场大宗货物中,进入我国的货物量占19%,从我国出口的集装箱占22%;我国商船队的航迹遍布世界1200多个港口。事实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经济的基本形态已呈现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海洋产业承接着经济高速发展的巨大压力和经济发展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巨大风险。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之所以取得平稳较快发展,重要原因之一是海洋经济与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协调关系,以及海洋产业的适度超前发展。一旦这种平衡关系被打破,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引擎就会受损。我们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

第二,我国的基本海情决定了海洋经济必须走集约高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的管辖海域面积、海洋资源种类和资源量的绝对数量不算少,但如果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又缺乏比较优势。例如,我国管辖海域面积与陆地面积之比较低,不到世界沿海国平均值的一半,只有日本的1/12、新西兰的1/20;人均管辖海域面积3.47亩,低于除印度以外的世界海洋大国。再如,我国沿海各省的面积与欧洲沿海国家的面积相仿,每1000平方公里海岸带的资源量与欧美国家处于同一水平,但人口密度高而经济密度低,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差距较大,海洋资源环境受损程度较重。特别是近岸38万平方公里的内水领海,在高强度开发和高污染胁迫下,是一片拥挤、待修复的陆缘海;中、远海近300万平方公里主张管辖海域,开发程度还很不均衡。发展海洋经济必须从我国现实的基本海情出发,珍惜每一寸海域,用好每一种资源,努力提高海洋资源环境的利用效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在我国管辖海域,特别是领海和内水,瞄准 “绿色海洋”,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大国,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第三,加快我国海洋经济健康发展亟须国家政策的指导和调控。近一个时期以来,国家在指导海洋经济发展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作了多方面的努力。2003年国务院印发了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并实施了海洋统计报表制度和海洋生产总值核算办法;2007年国务院在批准 《全国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时,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全国海洋经济监测和评估系统,加强对海洋经济运行的动态评价,及时提出宏观调控政策和建议。应当说,这些举措对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应该指出,在国家制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等宏观调控措施时还没有把海洋经济作为相对独立的经济领域加以研究,在资本市场、期货市场和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海洋产业的优势、作用和影响力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落实胡锦涛主席提出的 “在政策和资金上扶持海洋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海洋经济工作仍任重而道远。

第四,提高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是保障我国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海洋经济跨越发展的关键。进入新世纪,以高科技引领的海洋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但总体上看,我国海洋产业科技水平还不高,全国海洋产业的科技贡献率平均只有30%多,低于整个国民经济的40%科技贡献率,远低于农业50%和化工业60%的科技贡献率。我们在海洋监测技术、深海探测技术、海洋生物基因技术、深海装备工程技术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少差距。我国海洋产业发展已遭遇科技瓶颈,加之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资源环境代价的加大,海洋产业竞争发展的优势已逐步减弱。这是我们在发展海洋经济的道路上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儿。

第五,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是当前海洋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据初步测算,上半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超过13800亿元,同比增长6.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91%。这是建立海洋统计制度以来,海洋经济增长速度首次低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结合 《2008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对我国一些重要的海洋产业的影响十分明显:一是海洋渔业出口受到冲击较大,一些海产品对欧盟、美国、日本等国际水产品市场的出口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二是海洋油气业受到全球原油供需市场动荡和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2008年上半年呈较快发展,下半年增幅已有所回落;三是交通运输业中港口业务量增速明显放缓,部分港口出口货物量呈下跌趋势,航运市场需求持续走低,2009年海洋交通运输业增长速度可能低于5%;四是海洋船舶工业受航运业不景气的影响,虽然造船完工量、手持订单量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全球船舶订造需求大幅下降,新船成交量明显下滑。虽然我国造船企业手持订单较充裕,主要交船日期要到2011年,金融风暴对海洋船舶工业的短期影响不是很剧烈,但长期影响不容忽视;五是全球各地游客消费信心不足,出游愿望低,旅游消费市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形势低迷,入境游市场滑坡较大,据2009年上半年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82.46亿美元,同比下降12.29%,入境旅游人数6206.23万人次,同比下降4.39%。其他海洋产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受此影响,预计未来两年我国海洋经济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增多,平稳较快增长的任务较为艰巨。但我们还要看到问题的另一面,金融危机也为我们抓住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加快的机遇,加快海洋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推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海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因此,只要我们应对得当,必然会迎来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局面,这是当前海洋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

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对策建议

根据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情况,结合山东实际,就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提出如下4点建议。
第一,统筹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山东半岛区位优势明显,资源类型多样,海洋开发基础好。从山东半岛优越的资源禀赋出发,统筹规划,充分利用渔业、旅游和港口等优势资源,进一步强化重要港口干线港的地位,重点支持海洋生物工程、海洋药物和海洋精细化工制品开发、海水综合利用等,发展滨海及海岛特色旅游产业。

第二,加强政策引导,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山东是我国海洋经济大省,海洋产业门类比较齐全。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涉海企业创新发展模式,实施品牌战略,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做大做强海洋产业。同时,要注意发挥资本市场、期货市场的作用,帮助涉海企业提高融资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建议山东先行先试,设立海洋风险投资基金,促进海洋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第三,规范用海秩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目前山东海洋经济的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发展宏图,务必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强化海域使用管理,切实做到依法用海、科学用海、集约用海,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促进海洋可持续利用。

第四,重视海洋科技发展,提高海洋公共服务能力。山东海洋科技资源十分雄厚,要继续加大对海洋科技的投入,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同时,强化海洋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完善海洋观测预警报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山东海洋防灾减灾能力,提高海洋公益服务水平,为海洋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深化认识、完善政策、营造环境,我国的海洋经济一定会取得更好更快地发展。国家海洋局将认真履行职责,一如既往支持山东的发展,为山东蓝色经济区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作出自己的贡献。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