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在2009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沿海,总面积15.71万平方公里,人口9417万,辖17个地级市、140个县(市、区)。山东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素有 “孔孟之乡”的美誉。山东基础设施完备,拥有较发达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电力能源保障,支撑能力强。山东规模工业优势突出,大企业数量在全国居多。山东人民热情好客、勤劳善良、注重诚信,社会和谐稳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山东大地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事业繁荣发展。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积极作为,经济运行发生变化,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9.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加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9%,地方财政收入增长7.8%。
海洋世纪正在到来。放眼世界沿海国家和地区,纷纷把发展的战略目光投向海洋,蓝色经济作为新经济形态,不断引领着科技创新的前沿,促进着经济社会发展。今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是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谋远虑的重大部署,也是山东面向世界、服务全国,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重大机遇,必将对山东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发展蓝色经济,山东的条件得天独厚。山东半岛是中国最大的半岛,海洋是山东突出的优势。山东海岸线长达3000多公里,占全国的1/6,近海海域15万平方公里,与陆域面积基本相当。港口条件优越,是长江以北深水大港最多的岸段。海洋生物、石油、矿产、天然气资源富集,聚集了全国约1/3的海洋机构和高层次科研人才。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经济。上世纪90年代初,山东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海上山东这一跨世纪工程,近几年来又大力实施海洋强省战略。经过全省共同努力,海洋产业初具规模,成为推动山东发展的重要增长机遇。
2008年,全省实现海洋生产总值5346亿元,增长19.4%,占全省GDP的17%,占全国海洋经济总量的18%。站在新起点、面向未来,我们满怀期待,相信蓝色经济在山东一定能够蓬勃发展。为全面启动、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省委、省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领导小组,制定了 《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基本要求、目标任务和重点措施,目前正在编制总体规划和一系列专项规划。总的考虑是,在布局上,以沿海城市为前沿,全省资源要素为依托,致力于建设我国海洋科技教育中心、海洋优势产业基地、现代化港口集群、宜居城市群示范区,努力形成三个优势产业带:在黄河三角洲地区打造沿海高效生态产业带,在胶州半岛打造沿海高端产业带,在鲁南地区打造以日照精品钢基地为重点的鲁南临港产业带。在措施上,坚持资源开发、产业培植、区域打造、生态保护四位一体,集中培植海洋生物、装备制造、能源矿产、现代渔业、交通运输、文化旅游、工程建筑、生态环保等优势产业。
竭力打造科技创新、市场流通、基础设施、对外开放等支撑体系,为蓝色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通过努力,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优势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探讨,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经验,充分听取各位专家的意见,不断完善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推动其快速发展。
我们真诚希望,以发展蓝色经济为纽带,多渠道开展国际合作,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互利共赢。我们真诚希望,以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平台,进一步加强与各省 (区、市)的协作,谋求区域协调发展,共同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贡献。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