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加速编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 欲跻身国家战略

来源:佚名   发布时间:2015-05-21 02:24:17 

海洋财富网讯 初步考虑,以青岛为核心,以烟台—威海、日照、东营—滨州、潍坊、济南—淄博为重要节点,以沿海城镇密集带和胶济城镇密集带为骨架,形成蓝色经济区弓形城镇空间结构。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配合省有关部门,超前谋划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在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基础上,根据生产生活常态出行和黄金海岸旅游的需求,规划南到日照岚山、北接河北黄骅继而连通京津、贯通主要城镇和景点的山东半岛客运专线。争取菏泽—兰考铁路尽早立项、开工建设,把日菏线与陇海线连接起来,从而将陇海铁路上的经济流引向青岛、日照,拓展半岛腹地。

济南淄博两市被纳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省级决策层应无太多悬念。

据经济导报今天报道,山东决策层正尽力争取将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进入国家发展战略。

“这实际是在勾画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蓝图。”在817日召开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后,山东省发改委主任费云良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这一蓝图举足轻重。据悉,山东决策层正尽力争取将其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进入国家发展战略。费云良表示,编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要在生产力布局上有重大调整,在政策措施上有重大举措。而重大调整和举措背后蕴含的政策信息,亦颇为引人瞩目。

从“先行者”到示范区

作为蓝色经济的先行者,山东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有着更为高远的志向。“我们的目标是使其真正成为我国蓝色经济发展的示范区。”山东省政府一位负责人在座谈会上毫不掩饰山东的雄心与胆略。

导报记者获悉,本次规划以2010年为基期,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规划到2015年,第二阶段到2020年。这10年,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任务目标确定为,打造在全国有影响的科技教育中心;海洋优势产业聚集区;滨海国际旅游目的地、宜居城市群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辐射黄河流域,面向东北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增长极。

目标已明,但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人们心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到底将涵盖哪些区域?

对此,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万利国建议,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应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依托。这一城市群包括济南、青岛、淄博、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8个设区市,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中脊。蓝色经济是半岛城市群的重要经济特征,半岛城市群是蓝色经济区的主要空间和载体,应当把二者有机融为一体。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应当包括半岛城市群8市和滨州市的全部陆域和海域。”万利国进一步表示,之所以把济南、淄博纳入蓝色经济区,是因为这两个城市本身就属于山东半岛沿海开放区,是连接山东沿海与内陆的枢纽,城市功能、产业基础与沿海7市互补性很强,是发展海洋产业和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支撑和依托。

万利国的提议得到了谨慎回应。“尚不能明确说范围可以扩大到济南、淄博,要按照海洋产业、临海产业和涉海产业的分布来界定。”山东省政府前述负责人在座谈会上表示,区域范围的确定必须科学合理。尽管表述谨慎,但从济南、淄博市相关负责人均出席本次座谈会这一点来看,两市被纳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省级决策层应无太多悬念。

万利国透露,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编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镇体系规划》,“初步考虑,以青岛为核心,以烟台—威海、日照、东营—滨州、潍坊、济南—淄博为重要节点,以沿海城镇密集带和胶济城镇密集带为骨架,形成蓝色经济区弓形城镇空间结构。”

“蓝色引擎”

虽然腹地城市谁将被纳入“蓝区”尚存疑问,但山东沿海7市所担当的角色已然确定无疑,其将站在区域发展最前沿。

导报记者获悉,该区域将发展特色鲜明的蓝色经济。8大海洋优势产业已被放在着力培植的优先位置,其中包括海洋生物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能源矿产业、现代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物流业、海洋文化旅游业、海洋工程建筑业和海洋生态环保产业。这8大产业就是山东蓝色经济的主要特色。

“要引导海洋产业、临海产业和涉海产业链由东向西、由海向陆延伸 。”费云良表示,同时要搞好与“省会都市圈”、“半岛城市群”、“突破菏泽”、“发展县域经济”等战略的衔接。另一个问题颇受关注,半岛蓝色经济区所辖区域将受何种政策扶持? “要研究提出在省级权限内能够出台的新的扶持政策和拟争取国家支持的相关政策。”费云良说。导报记者获悉,下一步可能出台的优惠政策包括,争取设立海洋开发银行,加快发展信托投资基金、金融租赁公司;积极争取国家用地、用海指标,对重大产业、基础设施等项目优先安排用地、用海计划;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沿海地区建立紧密的协作机制等。

专项规划新使命

打造蓝色经济区已成为当前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导报记者获悉,除省级总体规划外,多个省直部门也将承担编制25个专项规划,而这些专项规划亦颇受瞩目。

“走向海洋,向大海要资源、要空间,是山东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宇向东深有感触。

宇向东透露,省国土资源厅将编制完善半岛蓝色经济区所涵盖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规划。初步设想是,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安排100万亩规模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项目实施后可增加耕地20-30万亩,同时对不能开发为农用地的,开展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直接开发为建设用地试点,一期开发规模60平方公里。

同时还将对半岛蓝色经济区项目用地实行地价优惠。凡符合省里确定优先发展产业项目用地的,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照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下限价标准的70%执行。

即将出台多项高含金量政策的不仅是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万利国表示,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配合省有关部门,超前谋划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在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基础上,根据生产生活常态出行和黄金海岸旅游的需求,规划南到日照岚山、北接河北黄骅继而连通京津、贯通主要城镇和景点的山东半岛客运专线。争取菏泽—兰考铁路尽早立项、开工建设,把日菏线与陇海线连接起来,从而将陇海铁路上的经济流引向青岛、日照,拓展半岛腹地。

山东省旅游局副局长赖征宇表示,他们把滨海旅游产业定位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优势产业,将塑造“蓝色旅游”品牌,使山东半岛成为中国最大的海滨旅游产业聚集带,全国高端旅游示范区,中日韩旅游合作的“桥头堡”。为此,他们将以沿海7市为前沿,以沿海36个区、县(市)为主体,构筑海陆统筹、带动全省的旅游业新格局。值得期待的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由蓝图变为现实后,将成为中国除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外的“第四增长极”的有力角逐者。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