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新经济引擎启动

来源:中国日报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2:24:48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今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这一新的战略目标成为山东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几个月来,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分别到山东半岛进行考察,并组织经济专家进行论证、规划,目前,一份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制定之中。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新经济引擎启动
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视察济南轻骑标志摩托车有限公司

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对中国日报说:“山东发展蓝色经济资源和条件得天独厚,将抓住这历史机遇,推动山东蓝色经济的崛起。”

山东半岛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处于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地带,是沿黄河流域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全省海岸线、海域面积、海洋资源等条件位居沿海省市前列;拥有全国最强大的海洋科技人才阵容。山东半岛是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之一,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一翼。 半岛经济与日韩俄远东地区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开展国际经济合作条件优越。

根据山东省政府的规划,到 2020年这一经济区总投资约1.4万亿元,在经济区内将建设9大特色产业区域。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规划建设9大核心区,包括:“丁字湾海上新城”、“潍坊海上新城”、“海州湾重化工业集聚区”、“前岛机械制造业集聚区”、“龙口湾海洋装备制造业集聚区”、“滨州海洋化工业集聚区”、“董家口海洋高新科技产业集聚区”、“莱州海洋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东营石油产业集聚区”。

重点建设具有独特优势或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包括港口航运业、船舶工业、海洋化工、重化装备制造业、海洋油气开采、海洋旅游业、海洋生物产业、海洋高新科技产业、海洋新能源等产业集聚区。

山东省副省长才利民说,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将使山东成为黄河流域出海大通道和中国东北与长三角经济区间的枢纽,在环渤海经济圈担当更重要角色、并将成为中日韩自由贸易先行区。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侯英民说:山东蓝色经济区将使山东成为海洋高端制造业中心、海洋高科技研发中心和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依托青岛、日照、烟台3个亿吨大港,建立大型集装箱、矿石、煤炭和原油四大运输系统,形成一个以山东沿海港口群为基础的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目前,山东的海洋产业总体规模居国内前列,去年全省海洋生产值 5346 亿元,占全国的18% 。

山东省是海洋大省,海岸线长3000多公里,占全国的1/6。拥有海湾200余处,其中优良港湾70余处。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新经济引擎启动
青岛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码

山东海洋经济基础牢固,在已有的20多个海洋产业中,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生物医药业都位居全国首位。其中,仅烟台市的年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能力将达到100万吨,其中载重海洋钻井平台的烟台来福士造船有限公司就手持国外订单200多亿元,几乎相当于 2007年全省造船业总产值。

据统计,山东省制造的各种大型船舶100多艘,销往全国和世界各地。省内船厂接获的订单累计已达600多亿元,到2012年以前各大船厂订单已经订满。

2008年青岛、烟台、威海三个市的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分别占到全省的47%、43.3%。

山东省海洋科技机构和人才聚集,拥有海洋科研、教学机构55所,1万多名海洋科技人员,占全国同类人员的40%以上。

山东省青岛市的海洋经济在近5年里保持年均20%的增速。2008年,全市海洋产业产值1450亿元,居全省城市之首,成为山东海洋经济的龙头城市。青岛计划用5年时间,把100 多家沿海岸老企业改造升级或搬迁。使传统的工业岸线将变身为现代化经济岸线、生活岸线和生态岸线,传统产业也将让位于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威海将着力推进海产品生产加工、港口物流、船舶修造、滨海休闲旅游、新能源、石油化工等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成为海洋经济的特色城市。

编辑:肖亭 来源:中国日报山东记者站(记者 鞠川江 实习记者 陈伟红)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