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机遇,深化合作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来源:中国海洋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2:25:13 

由海洋经济到蓝色经济,体现了发展理念的不断创新。与传统海洋经济相比,蓝色经济有着更加科学、更加深刻、更加丰富的内涵。蓝色经济更加注重海洋的深度科学开发和保护,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积极推进海洋高端产业发展,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海洋优势产业;更加注重海陆统筹布局,科学开发和综合利用各类海陆资源;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引领,提升海洋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更加注重突出海洋生态文明,强化生态建设,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永续发展。承载蓝色经济发展的经济区,是以海洋、临港、涉海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的总体构想是坚持科学谋划、高点定位、强力推进,坚持统一规划、保护开发、立体发展,坚持海陆统筹、区域统筹、产业统筹,坚持创新驱动、改革推动、开放带动,以省内沿海7市为前沿,以全省资源要素为依托,以海带陆、以陆促海、内外联动,努力建设我国海洋科技教育中心、海洋优势产业聚集区、海滨国际旅游目的地、宜居城市群和海洋生态示范区,形成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沟通黄河流域广大腹地,面向东北亚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增长极。

四大优势得天独厚

——突出的海洋区位资源优势为发展蓝色经济奠定了良好基础。山东在全国乃至东北亚经济大格局中处于重要的节点位置,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近海海域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发展空间广阔,海岸线长达3121公里,港口资源丰富,可建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港址有50多处。海洋再生和非再生资源丰富,海洋经济生物600多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53种,半岛北部海域石油、天然气地质预测储量巨大,地下卤水净储量约74亿立方米,含盐量6.46亿吨。海岸地貌类型多样,人文和自然景观丰富,海滨旅游业发展得天独厚。

——较强的海洋经济实力为发展蓝色经济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近年来,我省海洋经济保持了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2008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5346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9.4%,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7%,居全国第二位。船舶、海洋化工、海洋油气、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食品加工等优势主导产业不断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沿海风电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雄厚的科技实力和优秀的人才团队为发展蓝色经济积蓄了创新优势。山东是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的核心基地,拥有国家驻鲁和市属以上涉海科研、教学机构56所;海洋科技人员1万多人,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其中两院院士18名;拥有各类海洋科学考察船20多艘,省部级海洋重点实验室27个,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化基地和科技兴海示范基地10个。

——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为发展蓝色经济提供了有力保障。2008年底,山东沿海港口达到24个,深水泊位136个,是中国北方唯一拥有3个亿吨大港的省份。全省“五纵四横一环”的高速公路网已经建成,“四纵四横”的铁路网正在建设,空中运输网络建设进程加快。沿海地区水利、能源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海洋防灾减灾能力逐步增强,对海洋经济发展支撑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发展坚持五个原则

山东在发展蓝色经济的过程中坚持五个原则——

一是坚持环境保护优先。把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努力实现开发与保护双赢。大力推行集中集约用海,提高单位用海面积综合效益,优化岸线生产力布局;建立资源开发综合评价制度,坚决保护珍稀资源;加强海陆一体化治理,加大生态修复力度,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坚决防止盲目开发、无序竞争,绝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发展,努力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蓝色经济发展新路子。

二是坚持科学深度开发海洋。大力培育海洋高新产业,依托园区、基地、企业,重点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加快发展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制造、海洋能源矿产等优势产业,实现海洋高新产业的新突破。充分发挥海洋科技资源优势,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切实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快转变外经外贸发展方式,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探索对外开放的新载体、新形势,促进对外开放在深度和广度上实现新的突破。

三是坚持海陆一起发展。科学把握海陆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发展海洋产业为重点,把海洋和陆地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把海洋产业与临海产业、涉海产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推进,统筹海域、海岸带、内陆腹地开发建设。坚持海陆产业统筹规划,鼓励大进大出产业向沿海转移,引导海洋产业链向内陆延伸;坚持资源要素统筹配置,形成海洋开发主战场;坚持基础设施统筹建设,打通海陆交通大动脉;坚持生态环境统筹治理,加强陆域排海污染物的治理,标本兼治,从源头抓起。通过海洋经济的大发展,带动内陆腹地的大开发、大开放,创造以海带陆、以陆促海、海陆协调、整体推进的新局面。

四是坚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为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近年来,山东不断创新区域发展思路,在“一体两翼”的框架下,组织实施了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构建鲁南临港产业带、加快发展省会经济等一系列重点区域带动战略。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主体战略,与这些重点带动战略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进一步引导海洋和涉海产业链由东向西、由海向陆延伸,带动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全省不同区域加快发展,形成东西结合、优势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五是坚持推进蓝色文明建设。海纳百川、多元兼容,是蓝色文明的显著特征,蓝色经济发展所追求的目标是多元化、综合性的,既包括经济素质的提升,也包括文化发展活力、社会稳定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强化蓝色文明意识,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加快发展与蓝色经济区建设相适应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激发社会创造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建立互利共赢新机制

蓝色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面对发展蓝色经济的机遇,山东省将秉承诚实守信、互利共赢、合作竞争的宗旨,与国内外各区域、各省区市携手同行,扩大交流,促进合作,实现蓝色经济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为加强全面合作,建立互利共赢的新机制,我提出以下倡议:

一是加强交流合作。山东省愿与世界各国有关国际组织和兄弟省、区市共同探讨蓝色经济发展的方向,加强海洋科技交流和联合公关,深化在海洋高新技术研究前沿和国际海洋科学研究热点领域的合作,推动海洋科技人才的合理流动。我们欢迎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来山东设立分校和分支机构。

二是加强海洋产业区域的协作。山东愿与兄弟省区市一起,在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指导下,建立更加紧密的协作机制,加强产业区域分工与协作,合理布局海陆基础设施,推进功能互补,设施共享。加强重大项目的合作,共同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们热忱欢迎国内外企业来山东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共同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

三是联手开展海洋生态的保护。山东省愿与世界各国有关国际组织和沿海兄弟省区市联合建立海洋环境保护的合作机制,加强海洋生态环境分类保护制度,海洋环境准入制度建设。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监督,实施重点海洋生态功能区保护和修复治理工程,促进形成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体系。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