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打开出口 构筑蓝色经济发展新格局

来源:青岛传媒   发布时间:2015-05-21 02:26:00 

滨州是山东最北端的沿海城市,然而,在滨州人的心中却一直是沿海不见海。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启动,滨州市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全力打开通向大海的出口,构筑蓝色经济发展新格局。

记者 张婷婷:蓝色半岛行记者首站来到滨州,我的两侧都是浩瀚无垠的大海,我脚下的这条路正在向大海深处延伸,在它的尽头,滨州将举全市之力建设153个万吨级以上的码头,由此打开滨州通向蓝色大海的通道。
滨州的海岸多为浅海滩涂,因此,建设港口必须向大海深处进军。目前,这条总长11公里的引堤主体工程基本完成,首批总投资60亿元的5个码头即将动工,同时,连接腹地与港口的两条总长170公里的疏港公路和疏港铁路也将在今年9月投入运营。(此处做示意图)
同期:滨州市港务局党委书记 袁朝晖:一港两路的建设搭起了滨州北部沿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框架。
有了这个框架,滨州又在体制机制上寻求新突破。他们打破重大基础设施单一由政府投资的老办法,组建滨州港务公司,并以公司为投资平台,采用合资、转让收费权等多种方式吸纳资金。目前,第一个社会资金参与港口建设的大型物流项目已经落户,总投资超过12亿元。到明年,滨州港一期工程投入运营,制约滨州很多主导产业发展的瓶颈将被打破。
同期:滨化集团营销采购部徐卫方:滨化集团的发展受交通运输的制约十分严重,原来的公路运输年费用在10亿元以上,如果滨港铁路通车后,能节约50%以上的运费。
一直以来,由于基础设施的制约,滨州北部沿海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落后地区,发挥沿海优势,是滨州统筹区域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滨州又迈开更大步伐打造蓝色经济增长极:他们以港口为依托,在1200多平方公里的沿海一带高起点规划,启动了北海新区建设,使整个滨州的产业格局向大海转身,打造济南都市圈的唯一出海口和山东省对接天津滨海新区的桥头堡。
同期:滨州市委常委 常务副市长 韩奎祥:按照海陆统筹、互为辐射的思路,打开滨州走向海洋的通道,在港口设立临港工业园区,园区主要以清洁能源、港口物流、盐化工、油化工、造船业为主,园区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蓝色经济的发展,将成为滨州实现追赶超越目标的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