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市上半年各项渔业重点工作进展顺利
上半年,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海洋与渔业的工作部署和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城市发展战略,紧密联系当前经济形势,创新管理思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渔业,提升渔业质量效益,全市渔业综合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
一是渔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坚持高效、生态、安全理念,加快养殖增长方式转变,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全市新规划建设5处千亩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新发展标准池塘养海参2000亩,新增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面积3500亩。按照节能、环保、降耗要求,推进休闲渔业发展拓展渔业发展新空间,新建高档休闲垂钓园6处,申报3处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积极推进水产品精深加工发展进一步提高出口加工规模和水平,把本地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渔业特别是养殖产业升级。1-6月份,全市水产品进出口总量50.45万吨,与去年同期持平,进出口总额11.42亿美元,同比增长6.3%。其中,出口量17.47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6.4%,创汇额6.2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
二是渔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深入开展“渔业科技入户”活动,聘请驻青科研院所8位专家成立顾问组,举办“海水鱼养殖技术”、“刺参苗种繁育与健康养殖技术”、“鲍鱼健康养殖技术”等培训班4个,培训渔民400多名,发放科技资料1000多份,培训效果明显;积极开展了太平洋牡蛎、鲆鲽鱼等优良水产品种的苗种繁育工作,示范推广了“黄海一号”中国对虾健康养殖、刺参设施自动化池塘养殖等良种良法,“黄海一号”中国对虾推广养殖面积1.2万亩,池塘高效增氧技术推广养殖面积1.5万亩。
三是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质量安全意识、健康养殖理念进一步增强,新认定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5 个,新认证无公害水产品1个,全市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已达91个、无公害水产品61个;举办了“无公害农产品检查员和内检员培训班”, 50人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检查员培训合格证书,90人获得了内检员培训合格证书,进一步加强无公害水产品认证人员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了水产苗种专项整治活动,上半年共完成水产品和苗种抽检180批次,水产品综合合格率达到98.8%。
四渔业资源修复步伐明显加快。进一步扩大增殖放流规模,首次开展市民认购放流苗种活动,放流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梭子蟹、海蜇、牙鲆、梭鱼6个水产苗种5亿单位,总放流资金达到900万元,进一步增强社会的渔业生态保护意识;积极推进工鱼礁的建设工作,上半年共完成礁体投放1.2万空方。
五是和谐渔区建设成效显著。全面加强渔业安全基础建设为创建和谐渔区创造条件加快推进崂山沙子口中心渔港、胶州东营一级渔港扩建工程建设;完成了黄岛薛家岛一级渔港施工图设计和工程招投标工作,城阳红岛中心渔港施工图设计和部分虾池征用评估工作。大力推进渔业政策性保险落实,继续争取到国家在我市渔船财产险保费补贴试点,对参保渔船的全损险补贴25%的保费。对渔民人身险保额,省、市、市(区)三级财政补贴比例分别达20%、30%和20%。截至目前,全市入保渔民1.3万名,渔民入保率达65%,人均投保额度达到14.1万元,比上年提高231%。渔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惠渔政策的落实,加快推进了渔区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