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船业期待从量到质的飞跃

来源:韩林一   发布时间:2015-05-21 04:14:09 

韩林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近日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推动我国航运、海洋、造船业再攀新的高峰。中国的船舶业如何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为世界造船与航运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是当前整个船舶业需要思考的。

“十五”期间,我国船舶工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发展质量显著提高,产业规模和素质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十五"期间中国造船产量年均增长30%以上,大大高于世界造船总量的增长速度。国际竞争地位显著提升。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散货船、集装箱船生产国和第三大油船生产国,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世界造船大国。2005年我国船舶业年生产量达到1200万载重吨,占到世界船舶市场18%的份额,造船产量连续10年列世界第三位。

但面对逐年攀升的造船量,专家同时指出,与中国的造船规模相比,中国的造船竞争力还需要大大提高。我国船舶工业与日本、韩国等造船强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中国船用设备几乎80%需要进口,而日、韩的自给率都在85%以上,中国造船业规模虽大,利润却很低。也就是说,在高速增长的背后,我国船舶工业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企业规模偏小,规模经济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结构不合理,市场份额不高与低水平重复建设并存;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与国际技术水平差距较大等。目前,我国船舶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产品开发能力以及生产制造技术均明显低于先进造船国家。特别是在船型开发、船舶设计和建造技术上还有相当差距,本土化船用设备装船率还较低,先进的造船模式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而随着全球船舶建造能力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国际船舶市场竞争的焦点将会越来越体现在产品创新能力上。只有拥有自主开发能力,拥有品牌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才能赢得竞争,扩大市场份额。据业内人士说,由于造船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别人手里,缺乏自主的知识产权,而这些费用要占据近50%,因此,我们的造船企业利润很微薄。“同样都是重量在7.5万吨左右,5600标箱的集装箱船价格是散货船的2倍。”这让企业很不甘心。中国造船能力的提高,使国内造船企业已不满足于以量取胜,而希望通过造船技术的创新而在国际市场中获得更大的利润。不仅希望在量上超越日韩,同时也希望争得滚装船、科学考察船等这些高附加值船型的丰厚利润。

专家分析,未来5年到10年,国际船舶市场仍将保持兴旺,全球的集装箱贸易量在未来的10年里将会翻一番。今后五年世界市场将保持年均6000万载重吨左右的需求量,需求仍处于高位。另外,随着我国航运业和海洋开发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内船舶市场和海洋工程装备需求旺盛。加之中国重化工业的发展和劳动力成本优势突出,令中国造船业在未来全球造船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目前,世界造船产业正加速向我国转移,中国造船业的前景相当看好。特别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壮大船舶工业实力,更为船舶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中国船舶工业用30年的时间,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基本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又用了20余年的时间,发展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第三造船大国。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以自主创新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在一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品种上加大推进力度。突破LNG船、豪华的客滚船等高新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的核心和关键技术,形成自主开发设计能力,在高新技术船舶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可以说,如何在高新技术船舶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是中国造船企业追求的目标。何时能实现量和质的同步跨越,将是中国迈入世界造船第一大国的重要一步,也是目前中国船舶业发展中最大的坎。跨上这个台阶,就是中国成为造船强国之时。

按照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我国自主开发、建造的主流船型实现标准化、品牌化,具备自主设计高新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能力,突破大功率船用主机等配套产品产能不足、自主开发能力不强的瓶颈,主流船型本土化配套设备装船率达到60%,造船产量占世界份额达到25%以上,接近或超过日本。到2015年,形成开发建造高新技术船舶的能力,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土生产的船用设备平均装船率达到80%,造船产量占世界份额达到35%以上,接近或超过韩国,成为世界一流的造船大国。到2020年前后,整体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进入国际前列,中国不仅要努力成为世界造船大国,还将成为世界造船强国。

2006年7月17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