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海底银行" 山东垦利海洋渔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来源: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2:28:26 

近日,山东省垦利县海洋与渔业局指导该县惠鲁育苗厂工作人员在小岛河附近海域成功放流了中国梭子蟹苗540万尾,进一步修复渤海湾渔业资源,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障黄河三角洲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促进渔民增产增收。这是该县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渤海湾渔业资源修复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结果。也是政协委员提案助推的结果。

垦利县拥有海岸线长142.78公里,所辖海域面积2000平方公里。入海口附近有海洋生物600余种,盛产黄河口刀鱼、东方对虾、文蛤、梭子蟹、鲈鱼、海蜇等名优海产品,素有“百鱼之乡”、“黄金海岸”的美誉。但由于近年来高强度的捕捞作业,渤海渔业资源呈现迅速衰退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县政协委员们提出了“关于浅海资源急需保护”的提案,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该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创新工作思路,改变过去那种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做法,变“吃海”为“养海”,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该县在北临渤海,东靠莱州湾的入海口处启动了渔业资源修复行动,通过建设永久性界碑、设置浮标等设施,对名优品种、种质资源进行养护和人工养殖,达到保护水生生物,丰富浅海生态类型,孕育物种多样性的目的,形成海洋生物的重要基地和巨大基因库。在修复行动中,该县连续三年时间累计投资500余万元,对中国对虾、文蛤、梭子蟹等品种进行放流增殖,进一步恢复和保护浅海渔业资源,增强渔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县海洋与渔业局对水生物种进行监测保护,积极实施海洋环境保护工程,以增加保护场内的生物资源,着力打造了一处颇具潜力的“海底银行”。

为使近海区域内水生生物得到及时补充,垦利县启动了黄河口渔业资源修复行动,利用两年时间建成了总面积27500公顷的渔业资源保护场。继去年成功增殖放流960万只梭子蟹苗后,今年又放流梭子蟹苗540万尾。据该县海洋渔业部门监测统计,去年该县文蛤、对虾、梭子蟹三大放流品种创造产值9700万元,回捕总产量达到9980吨,增殖综合直接投入产出比高达127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