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半岛蓝色经济区系列之——从“红海”走向“蓝海”
| ||||||
| ||||||
“现存的市场由两种海洋组成:‘红海’和‘蓝海’。“红海”是指某产业的发展已经很成熟,规则也已经完善,竞争非常激烈,所以新进入者生存非常艰难;‘蓝海’则是指某产业刚刚兴起,规则也不完善,竞争者非常少,新进入者能够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自由发展 。” 在日照采访时 ,日照市委书记杨军说自己一直在反思:“我们守着海,靠近海,难道就代表我们发展的是海洋经济吗?前些天我去四川对口支援地,发现双流县的产品从内陆开始,付出极高的物流成本,才能坐海轮走出国门,但依然走得很好,而我们有的产品靠近海却走不出去。”是转变发展海洋经济理念的时候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从“红海”驶向“蓝海”,已有不少企业扬帆先行了。 日照港以战略为中心“腹地建设旱码头” 从“红海”驶向“蓝海”,日照港的掌舵人董事长杜传志心中早有了规划。“海洋再大再深,要为陆地服务,因此要实现蓝色经济在港口的具体化,就要使港口适应海向、陆向两个区域经济。日照港用20年时间进入亿吨大港,虽然不是绝无仅有,也绝对是凤毛麟角,但这决不是日照港独立完成的,而是改革开放30年总体经济大发展的结果。董家口现在要建与青岛相似规模的港口,我们必须打造独特的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杜传志介绍说,目前,日照港创造了以铁矿石运输为核心的大宗干散货运输的突出业绩,铁矿石、镍矿、木片、粮食进口,水泥出口量都处于全国沿海港口第一位,实现了由单一的煤炭输出港向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沿海主枢纽港的转变。“今后5至6年,我们发展的战略重点是着力构筑‘石油、大宗干散货、集装箱运输和现代物流’四大体系。” 日照港的规划是出于战略意义上的考虑。鲁南、苏北无原油上岸,无大炼油厂,但需求大,长江沿线有大量炼油厂,有市场。因此,我们要打造以原油运输为核心的石油运输体系,建设3个30万吨级原油和一批液体化工泊位,形成6000万吨以上的规模和能力,服务于国家和山东省规划建设的日照——江苏仪征、日照——山东东明的输油管线和石化项目。要积极抢抓晋中南煤炭外运通道出海口选定日照港和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的机遇,强化以铁矿石、煤炭为核心的大宗干散货运输体系,继续巩固和扩大大宗干散货优势,带动化工、粮油、冶金、建材等产业聚集。在腹地内建设“无水港、旱码头”,推进海铁联运和散货进箱,加快集装箱规模发展。 在杜传志看来,发展半岛蓝色经济区必须有好的政策,否则放着大海无人来,放着港口没有货,港口的发展必须靠本地工业发展加外地物流集中。“再次腾飞的契机来了,但要把鼓舞人心的事落到现实的土地上,落到产业上、项目上,不然就像空中的云,虽然好看,但无法触摸。”烟台东方海洋以科技为引擎“鱼皮利润高达60% ” 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海水苗种繁育、养殖、食品加工及保税仓储业务,2006年11月在深交所上市,是一家集海水养殖、冷藏加工、科研推广及国际贸易于一体的大型海洋渔业企业。董事长车轼认为,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科技兴企、和谐双赢是东方海洋快速发展的根本和关键所在。“1998年,东方海洋由处级单位改制,净资产只有98万元,现在12亿元,短短的十年,如此大的发展,科技是关键。”东方海洋党委书记于深基说。 于深基介绍说,东方海洋先后与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烟台大学等单位结成了紧密的“产学研联合体”。在优质科教资源的带动下,如今的东方海洋已经摘掉了传统海水养殖、加工企业的“老帽子”,成为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企业。目前,公司的海带育苗已经处于国内的龙头地位,占据着国内北方市场的11%。国家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4个海带新品种中,3个是东方海洋公司研发的。其中,“901”海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建国以来水产行业获得的最高奖项。 东方海洋副董事长赵玉山举了一个科技创造效益的例子。“以鱼片为例,一个鱼片重120克-150克,轻了重了都不行,熟练工可以把一条鱼切成几片鱼片,而技术低的员工只能切出一片来,其他的碎肉全变成下脚料,不值钱。同样一条鱼,在不同人的手里价值完全不一样。所以公司投入资本对员工在基本技术方面进行了严格培训,使职工的操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降低了原材料的损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产加工的成品率。但是依靠这样的办法挖掘潜力,顶多只有1%的增长空间,而利用新科技加工废料如深海鱼皮,则能让产值提高近三成,利润率更是高达60%。” 赵玉山说,现在鱼皮不到3000元钱一吨,一般都当饲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将鱼皮加工成胶原蛋白后,产值就会大增。现在胶原蛋白的价格是500元钱一公斤,一吨的价格差不多是50万元人民币,一吨鱼皮能出60千克-80千克胶原蛋白。同样是鱼皮产品,产值能提高10倍以上,做得好可能增加到 20倍以上,这是水产品精深加工的开始。“这个工艺我们投入不多,大概600 万元,但是年产能力在200吨,全部投产后一年的产值就接近一个亿。目前我国的水产品虽然在产量上位居世界前几名,但是附加值高、加工程度精的水产品,比如深海鱼油、胶原蛋白以及各种方便的水产食品,在我国的开发和生产都非常欠缺。在行业业务萎缩的背景下获得较高的收益,就要靠科技开发引导的水产品精深加工和升级。”东营现代渔业基地以机制做支撑“在黄河口滩涂养海参” 寸草不生的滩涂,要化身现代渔业基地了,在垦利县的4.1万亩起步区施工现场,汽车驶过之处,都有如水一般的土涌上玻璃窗,让人误以为那是黄色的水。整齐的百亩养殖区在荒原上一字排开,让人一下子忘却了创业的艰辛,只剩下创业的激情和豪迈。 东营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杨同更介绍说,东营市要打造30万亩现代渔业基地。先期规划建设4.1万亩的起步区。示范区发展目标是力争建设集养殖、加工、旅游、商贸、科研于一体的全国一流现代渔业示范区。现代渔业示范区包括两个板块:一是 20万亩海水渔业示范区,二是 10万亩淡水渔业示范区。示范区内灌排分设,海水通过水库净化进入养殖区,养殖尾水进入盐场,实现循环高效利用,达到污染零排放。创新运营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市、县政府重点抓好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开发公司,按市场规律搞好示范区开发建设和运营。目前,示范区 4.1万亩起步区已完成规划,道路建设、沟渠衬砌、蓄水水库和泵站建设等骨干基础工程已全部完成,“三纵三横”道路硬化工程已完成招标并开工建设,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500万元。 融资机制的创新是现代渔业基地的一个重要举措。去年,东营市、垦利县政府注入资金4100万元,成立了黄河口渔业有限公司。最近,市县政府计划追加资金8000万元,公司注册资金将达到1.21亿元。该公司成立后,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累计 7600万元,专项用于示范区建设。并加大招商力度,吸引了大连有德、山东华隆两家知名企业进区开发。目前,大连有德集团和山东华隆集团的池塘开发建设工程已经全面展开。 “以前,在东营养海参,这是不敢想象的。我们现在不但要养,而且还要做大,可以说,全国范围内像我们这样规模庞大的海参基地,基本上没有。任何个体,要在这片广袤的滩涂上做出一番文章来都是不可能的,但政府牵头做好基础设施,供水、供电、供路,企业就可以进来大展拳脚了。依靠科技,我们实现了‘东参西养’,依靠机制,我们要做现代化的渔业基地。”杨同更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