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五大惠渔工程推进兴渔富民

来源:第一食品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2:30:38 

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把安民、便民、强民、惠民、富民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为目标的现代渔业体系建设,促进渔民持续增收,重点组织实施了五项惠渔工程,切实推进兴渔富民。

一是高效渔业建设工程。大力推进以标准化池塘养殖、深水网箱养殖、工厂化集约养殖为主导方式的规模化健康养殖,通过养殖增长方式转变,解决困扰渔业发展的空间问题。把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作为主攻方向,研究制定了扶持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政策,重点抓好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步伐,规划5处千亩以上养殖基地,重点推进一批刺参科技产业创新基地和设施化养殖基地建设,带动全市规模化、标准化池塘养殖。同时大力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方式,进一步扩大优势主导品种健康养殖规模,全年高标准池塘养海参有望突破4.5万亩、工厂化对虾养殖达到60万立方水体、深海网箱达到1800个,实现产值11亿元,可有力带动渔民增收致富。

二是渔业资源修复工程。通过扩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规模和加快人工渔礁建设,保护和培育近海渔业资源,提高渔民捕捞效益。开展渔业增殖放流,对保护水生生物资源、修复海洋生态有着重要的作用,近5年,已累计投资1670万元,放流各类水产苗种10.5亿单位,回捕放流增殖资源1万余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在多年开展增殖放流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扩大放流规模,计划放流水产苗种5亿单位,创历史最高规模。放流活动已于66日正式启动,预计将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全部5亿单位的放流,恢复和重建近海渔场。同时,把人工鱼礁建设作为渔业资源修复的重要载体,规划建设了大管岛海域、王哥庄海域、斋堂岛海域、石岭子礁海域和崂山海域鱼礁区等5海洋牧场,年前将完成礁体投放12万空方、礁船36艘,建成礁区5万亩。

三是平安渔业创建工程。积极扶持渔民配置海上救生设施配备,大力落实政策性渔业保险制度,为渔民生产提供有力保障。针对海上安全事故应急特性,已投资350万元为全市40马力渔船配备了气胀式救生筏,投资500万元为渔民配备了3万件气胀式救生衣,切实加强应急救助能力。投资660万元为全市1183艘渔船配备了单边带电台,投资200万元建设了渔业短波通信救助应急网络和完成了近海渔业安全救助通信网升级改造,实现了海上通信联络无缝覆盖,全面提高了渔业应急通信和安全救助保障水平。今年继续加强海上救生设施配备,争取上级资金扶持为全市60马力以上渔船配备AIS防碰撞系统和1500部新型渔用对讲机。同时,积极落实政策性渔业保险制度,不断扩大渔业互助保障覆盖面,提高渔民保险额度,计划采取省、市、区三级财政补贴的办法,争取年底前全市捕捞渔民入保率达到80%以上,为渔民灾后救济和恢复生产提供保障。

四是渔业科技创新工程。通过组织渔业科技下乡、渔业科技入户、渔民职业培训、水产良种推广等手段,帮助渔民解决技术、信息和市场难题。针对春季渔业生产实际,深入推进渔业科技下乡,多次组织渔业技术推广人员到重点渔业乡镇、企业进行技术、信息咨询,帮助渔民解决海参养殖池塘改造、鲍鱼育苗等技术难题。为普及先进实用养殖技术,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已发放水产养殖技术指导材料3万余套,举办技术培训班10期,对700名渔业劳动力进行实用技术集中培训,有力提高了渔民素质。坚持把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作为强民工程重要载体来抓,全市示范户发展到240户,主导品种示范面积5.6万亩,通过渔业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提高了渔民科学养殖、高效养殖、健康养殖的现代化养殖意识,渔户养殖效益普遍提高。

五是和谐渔区示范工程。着力解决渔区渔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把渔民失海问题纳入工作重点,做好渔民水域滩涂占用补偿和安置工作,将正确处理好第二产业发展与保护渔民群众利益之间的关系作为开展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保证在审批重大用海项目中,充分考虑渔民对水域滩涂的传统权益,切实维护好渔民的合法利益。同时把渔港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渔区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繁荣渔区城镇经济。争取国家投资1.17亿元,获批建设积米崖中心渔港、沙子口中心渔港、红岛中心渔港和东营、薛家岛一级渔港。争取国家渔业燃油补贴资金1.39亿元并及时足额完成发放,有力促进了渔民减负增收。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