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英民:集中集约用海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来源:海洋财富网 发布时间:1900-01-01 00:00:00
海洋财富网济南讯 在27日开幕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峰论坛上,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的厅长侯英民表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需要优化生产力布局,形成不同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其中一条重要途径就是集中集约用海。
侯英民指出,山东海洋和临海生产力布局存在分赛、粗放、产业低质同构等问题,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要合理规划,突出重点,集中打造一批海洋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和经济高地。大力推进集中集约用海,是其中一条重要途径。
侯英民指出,山东海洋和临海生产力布局存在分赛、粗放、产业低质同构等问题,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要合理规划,突出重点,集中打造一批海洋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和经济高地。大力推进集中集约用海,是其中一条重要途径。
他认为,实施集中集约用海,首先要客观全面地认识围填海活动。既不能谈“填”色变,又不能随意乱“填”。世界上土地资源不足的国家,比如荷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都开展过大规模的围填海活动,形成的土地成为世界重要的农业区和临海工业集中区。围填海事必要的,关键是什么地方填,怎样填。
关于集中集约用海选址,要把握三个要点:一要坚持环保优先,避开产卵场、索饵场、洄游通道、自然保护区、特别保护区等海洋生态敏感区,从山东半岛总体而言,要限制开发渤海沿岸,适度开发黄海沿岸;二要有大项目支撑,有用海需求,不是为填海而填海;三要同步推进空间布局的集中于特色产业集聚,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
关于围填海方式,实践证明,传统落后的顺岸平推式填海,容易破坏水动力规律,对海洋环境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而先进科学的填海方式,如人工岛、多突堤、区块组团式填海,不仅对海洋环境影响较小,还是改良、整治海洋环境的有效途径。
侯英民分析指出,实施集中集约用海、打造环岛组团的意义在于:(一)拓展发展空间,节省耕地。若到2020年填海造地600平方公里,将为山东省工业化、城市化提供新的耕地空间资源,相当于节约耕地600平方公里(90万亩);(二)占用最少的自然岸线,实现最大的经济效果;(三)有利于产业配套和环境治理,降低蓝色经济发展的成本;(四)培植山东对外展示的“亮点”。
侯英民说,由于世界“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三大问题日益突出,陆地资源日益减少,国际上把未来世界的发展寄托在海洋。预计2010年以前,全球80%的人口将生活在距离海岸100公里以内的地方,海洋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开发海洋,将成为2l世纪人类社会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领域,谁能最好地掌握海洋资源的开发技术,谁就将赢得2l世纪经济发展的最大空间。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