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日前经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这是中国加快沿海经济发展的最新举措。江苏沿海大开发将是江苏区域经济的“新引擎”,也将成为中国东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江苏沿海开发的新优势
江苏沿海地区地处我国沿海、沿长江和沿陇海兰新线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交会区域,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优势独特,产业发展粗具规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土地后备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
在新形势下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提升,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生产力布局,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强我国与中亚、欧洲和东北亚国家的交流与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国务院已经明确,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要统筹城市与农村、陆地与海洋、经济与社会发展,坚持科学布局、合理分工、保护环境、开放合作。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把加快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和促进海域滩涂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作为发展重点,着力建设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沿海新型工业基地、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和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这里将成为江苏区域经济的“新引擎”、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江苏在实际的操作中,将积极优化城镇、农村和生态空间布局,加快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个中心城市建设,集中布局临港产业,形成功能清晰的沿海产业和城镇带。重点加强沿海港口群、水利、交通和能源电网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支撑能力。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和南北地区差距,促进协调发展。同时,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生产,做强特色优势农业,提高现代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加强海域滩涂资源开发。
例如盐城沿海具有资源多、空间大、生态好等优势,推进沿海综合开发潜力大,前景广阔。抢抓江苏沿海开发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重点的机遇,开发沿海,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盐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将依托盐城市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将盐城沿海打造成以下四个基地:一是江苏沿海新型工业发展基地,二是长三角重要能源基地,三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四是国家重要的生态湿地旅游基地。
区域经济的“新引擎”
早在2007年8月,《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就已出台:江苏将利用10年时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万亿元。依托沿海大港建设,打造以新能源、海洋特色产业、现代物流业、临港大型石化产业为重点的沿海产业带,加速形成新型工业化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
“规划先行”是江苏沿海开发最鲜明的特征。按照这个经过反复论证和修改的规划,江苏在近千公里长的海岸线上,自北向南建设以连云港港为龙头,包括灌河口海港组和中山港的北部港口群;以大丰港为龙头,包括射阳的中部港口群;以南通港为龙头,包括吕四港和洋口港的南部港口群。
江苏沿海开发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科学决策、规划先行。连云港和盐城的规划都是面向全世界招标,一个规划都要投入千万元,就是为了少走弯路。
江苏省和沿海三市两级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加强了江苏省沿海开发的整体谋划和统筹协调,同时引来高层的关注。2008年8月,国务院20个部委和单位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在江苏省沿海地区实地调研。调研组认为,“江苏沿海战略地位重要,区位优势明显,完全有潜力、有基础、有希望发展成东部沿海地区乃至全国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沿海开发,港口为重。江苏按照“三极、一带、多节点”的开发思路,紧紧抓住大港建设的“牛鼻子”,一大批港口迅速建成通航。
“连云港的发展不仅要同苏北的发展、江苏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而且要放在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战略位置来对待。”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鼓舞了以连云港为代表的江苏沿海地区开发建设的步伐。
沿海开发战略是继沿江、沿沪宁线、沿东陇海产业带之后,江苏省又一次最重要的生产力战略布局。沿江开发战略实施以来,800里黄金江岸的沿江开发和沿江制造业基地,拉动了苏中地区的快速崛起;沿东陇海线的加工工业带和沿海产业带,正成为苏北振兴的先导拉动区;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已成为江苏新型工业化的先导区域。专家断言:“如果说江苏‘十五’发展是靠沿江开发提速,沿海开发则是江苏乃至中国东部地区发展的新增长极。”
关键要下好“一盘棋”
在当前的形势下,金融危机导致的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对沿海产业投资减少,是沿海开发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搞好江苏沿海开发,重点在港口与产业,难题在生态保护,关键要下好“一盘棋”,不能各自为政。
“一盘棋”的前提,是功能区分、错位发展,各有侧重、优势互补。目前,江苏沿海三大港口群的定位已经明确:连云港港定位于国际性、综合性远洋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港,大丰港口群侧重服务本地经济发展的专业性港口,南通港则建设成为多功能综合性近洋枢纽港,真正将江苏全省沿海各港口“串珠成线”,形成优势互补的“链”式发展生动局面。“链”式发展,将使江苏省沿海港群在整合资源中提升竞争力,进而提振整体抗御风险能力,实现了国际金融危机下的“化危为机”。
“加快沿海开发,必须交通先行。”沿海开发规划“倒逼”了交通建设的提速。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目前,江苏省已构建起海陆空一体化的大交通格局。近年来,随着新长铁路、沿海高速、苏通大桥、通榆河等一批重大工程的建成,江苏沿海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观。
目前江苏沿海三市,只有盐城没有国家级开发区。盐城经济开发区是江苏省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全省唯一的韩资工业园,工业销售、税收收入、利用外资、出口额等主要指标已经具备申报国家级开发区的条件,盐城经济开发区应建设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支持申请设立出口加工区;支持大丰市沿海经济区设立出口加工区,积极争取设立保税港区。
坚守“生态高地” 严防生态危机
沿海开发上升到国家战略,一个重大而现实问题就摆在面前:苏中苏北发展临港产业,如何坚守“生态高地”?如何防止因开发而污染环境?
绿色生态环境是沿海地区的生命线和高压线,必须把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贯穿于沿海开发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落实主体功能区的概念,即能够开发的地区进行高效率的开发,该保护的地区一定实施最严格的保护,集中、集约、集聚工业区,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推进产业链布局,首先做到减少污染物,然后治理污染,要有明确的要求和明确、具体的举措,绝不能出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现象。
南临丹顶鹤保护区,北依麋鹿保护区,大丰港的开发建设可谓万众瞩目。打开大丰港的规划图纸,港口和临港工业园区占用了17公里海岸线,只是域内岸线的6%,而且,都跳出了保护区范围。以前曾有人抱怨“几只小鸟影响了经济发展”,如今,这里将生态作为沿海开发的品牌、作为开发生态旅游的稀缺资源。
“沿海开发不会成为环境污点,而要成为新的亮点。”连云港市依托主体港区的连云港临港产业区原是一片深度海浸地,连云港攻克了诸多绿化技术难题,在白花花的盐碱地上造出了新绿。(记者孙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