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来源:国家海洋局   发布时间:2015-05-21 04:14:40 

2005年,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了海洋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依据,有效开展了防灾减灾工作。在开展2005年海洋灾害调查、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国家海洋局编制了《2005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现予以发布。



国家海洋局局长:



2006年1月 北京


--------------------------------------------------------------------------------

目 录

1.概况
2.风暴潮灾害
3.赤潮灾害
4.海浪灾害
5.海冰灾害
6.溢油灾害

1.概况

2005年我国海洋灾害频发,影响范围广,沿海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全部受灾,造成经济损失为1949年以来最严重的一年。风暴潮、赤潮、海浪、溢油等灾害共计176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32.4亿元,死亡(含失踪)371人(表1)。

2005年,我国因风暴潮、赤潮和海浪等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较上年增加约5倍。风暴潮灾害(含近岸台风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29.8亿元,死亡(含失踪)137人,为2005年的主要海洋灾害;近海共发生66起因冷空气浪与气旋浪造成的沉船与人员死亡海难事故,死亡(含失踪)234人,直接经济损失1.91亿元;赤潮直接经济损失0.69亿元;海冰未造成明显直接经济损失。

表1 2005年主要海洋灾害损失统计

灾种

发生次数

死亡(失踪)
人数(人)

直接经济损失
(亿元)

风暴潮
(含近岸台风浪)

20

137

329.8

赤潮

82

0.69

海浪

66

234

1.91

溢油

8

海冰

合计

176

371

332.40

2.风暴潮灾害

2005年为我国沿海风暴潮重灾年(表2),灾害发生次数远高于多年平均值(4次/年),经济损失也是历年之最。7月18日~10月2日,沿海共发生11次台风风暴潮,其中9次造成灾害,较上年增加5次。本年度风暴潮灾害的特点是:次数多、时间集中、影响范围广、损失严重,灾害主要集中在浙江省(4次)、海南省(3次)和福建省(3次)。全年共发生9次温带风暴潮,其中1次在山东省局部地区形成灾害。温带风暴潮灾害较上年有所减轻。

2.1.台风风暴潮灾害

“海棠(Haitang)”、“麦莎(Matsa)”、“泰利(Talim)”、“卡努(Khanun)”、“达维(Damrey)”、“龙王”(Longwang)、“天鹰”(Washi)、“珊瑚”(Sanvu)和“韦森特”(Vicente)等9次台风风暴潮在我国沿海省(直辖市、自治区)造成严重损失。

“海棠”风暴潮

台风“海棠”(0505)于7月19日17时10分在福建省连江县黄岐镇登陆。受“海棠”风暴潮影响,福建省、浙江省共损失32.4亿元,死亡3人。

福建省沿海最大增水出现在闽江口梅花,达237厘米;浙江省沿海最大增水出现在瑞安,达234厘米。福建省、浙江省有多个站潮位超过警戒潮位,浙江瑞安超过值最大,达36厘米。

表2 2005年风暴潮灾害(含近岸浪灾害)损失统计

潮灾
影响范围
(省、区、市)

受灾人口
(万)
农作物
受灾
(万公顷)
海洋水产
养殖受灾
(千公顷)
房屋损毁
(万间)
损毁、决口海塘堤防
及其它海洋工程
(处、公里、座)
损毁船只
(艘)
死亡
失踪人数
(人)
直接
经济损失
(亿元)
辽宁 300 0.31 堤防损毁4处;海洋工程5座 6 0.70
河北 0.64 0.42 1.13 0.040 堤防损毁0.15公里;海洋工程466座 4 0.92
天津 32.20 6.67 0.20 2.20
山东 3.40 6.70 0.019 堤防损毁5处,28.3公里 28 15 2.42
江苏 4.20 0.033 8.22 0.0017 24 1.60
上海 114.32 7.76 1.64 7 17.28
浙江 307.58 0.084 堤防损毁18.23公里,损毁海洋工程(码头)6,922座 5,542 3 40.29
福建 870.80 35.84 36.02 2.30 堤防损毁9,287处,231.65公里;海洋工程1,440座 74 138.20
广东 252.47 14.94 17.64 0.23 堤防损毁869处,284.02公里 1 7.94
广西 37.81 2.08 0.66 0.047 堤防损毁34.31公里 4 0.58
海南 701.04 79.33 11.11 3.39 堤防损毁101处,4.03公里;海洋工程10座 734 37 117.67
合计 2,316.9 147.1 389.37 7.95 堤防损毁10,266处;600.7公里;海洋工程8,843座 6,342 137 329.8

福建省宁德、福州、莆田、泉州市的36个县(市、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6.33亿元,受灾人口213.41万,死亡3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0.72万公顷;海洋水产养殖损失6.44万吨,受损面积8.36千公顷;倒塌房屋6,300间;损毁海塘堤防305处、44.85公里;损毁海洋工程348座。

图3 被“海棠”风暴潮损毁的福建省网箱养殖基地

浙江省温州、台州两市直接经济损失6.07亿元。海洋水产养殖损失34.85千吨,受损面积24.59千公顷;损毁水产加工厂房593间;损毁海堤1.81公里;沉没、损毁船只668艘。


警戒潮位:指沿海发生风暴潮时,受影响沿岸潮位达到某一高度值,人们须警戒并防备潮灾发生的指标性潮位值,它的高低与当地防潮工程紧密相关。警戒潮位的设定是做好风暴潮灾害监测、预报、警报的基础工作,也是各级政府科学、正确、高效地组织和指挥防潮减灾的重要依据。

“天鹰”风暴潮

台风“天鹰”(0508)于7月30日5时25分在海南省琼海县长坡镇登陆。受“天鹰”风暴潮影响,海南省经济损失0.27亿元,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未造成损失。

广东省最大增水出现在湛江南渡,达104厘米;海南省最大增水出现在清澜,达64厘米;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增水出现在防城港,达80厘米。沿海各站潮位没有超过当地警戒潮位。

海南省沿海5个县市受影响,直接经济损失0.27亿元,受灾人口13.1万。农作物受灾面积0.29万公顷;海洋水产养殖损失面积145.9公顷;损毁倒塌房屋309间;损毁海洋工程10座。

“麦莎”风暴潮

台风“麦莎”(0509)于8月6日3时40分在浙江省玉环县干江镇登陆。8月6~9日,“麦莎”风暴潮相继影响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山东省、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19亿元,死亡7人。

此次特大风暴潮过程是继9711号台风风暴潮后,影响我国东部沿海最严重的一次。“麦莎”影响期间正逢农历七月大潮,受风暴潮和天文大潮的共同影响,沿岸有10多个站的风暴潮增水超过100厘米,最大增水出现在浙江澉浦,达241厘米。沿岸10多个站的潮位超过当地警戒潮位,浙江海门站超过值最大,达71厘米。

004.jpg (11537 字节)

图4沿岸民房受“麦莎”风暴潮威胁

浙江省台州、宁波、温州、舟山、嘉兴等市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5.69亿元。海洋水产养殖损失7.86万吨,受损面积232.79千公顷;损毁水产加工厂房130间;损毁海堤11.02公里;沉没、损毁船只1,790艘。

台风“麦莎”来临前,浙江省共转移人口124万,4.13万艘海上船只回港避风,有效降低了风暴潮灾害造成的损失。

上海市直接经济损失13.58亿元,受灾人口94.6万,死亡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0.56万公顷;损毁房屋1.56万间。

本次风暴潮过程中,上海市海洋预报部门对潮位和海浪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报和预警,为防汛决策和指挥调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减轻了灾害损失。

江苏省直接经济损失1.47亿元,连云港、赣榆、灌云、东台、大丰、响水、滨海、射阳等县市受灾人口4.2万。农作物受灾面积330公顷;海洋水产养殖损失0.43万吨,受损面积8.22千公顷;损毁房屋17间;损毁船只21艘。

山东省直接经济损失0.94亿元。日照市海洋水产养殖损失217.3公顷,损毁防潮堤5处、总计0.3公里;损毁船只2艘。滨州市沾化县海洋水产养殖损失5千公顷;无棣县海洋水产养殖损失800公顷;损毁防潮堤10公里。

河北省直接经济损失0.92亿元,黄骅市、海兴县等沿海县市受灾人口0.64万。农作物受灾面积0.42万公顷;海洋水产养殖损失1.13千公顷;损毁房屋398间;损毁船只4艘,损毁防潮堤0.15公里;损毁海洋工程闸涵442座,扬水站24座。

天津市直接经济损失2.2亿元,受灾人口32.2万。农作物受灾面积6.67万公顷;损毁房屋2,000间。

辽宁省直接经济损失0.70亿元,瓦房店、普兰店、庄河、金州、长海、旅顺等市受灾。海洋水产养殖损失313.3公顷;损毁防潮堤4处,渔港5座。

“珊瑚”风暴潮

强热带风暴“珊瑚”(0510)于8月13日12时44分登陆广东省汕头市。受“珊瑚”风暴潮影响,广东省直接经济损失3.14亿元,福建省未造成经济损失。

福建省最大增水出现在东山,达105厘米;广东省最大增水出现在海门,达115厘米。沿海没有潮位站超过警戒潮位。

广东省直接经济损失3.14亿元,受灾人口148.81万。农作物受灾面积3.57万公顷;损毁房屋259间;损毁防潮堤232处、总计34.56公里。

“泰利”风暴潮

台风“泰利”(0513)于9月1日14时39分登陆福建省莆田市。受“泰利”风暴潮影响,福建省、浙江省共损失37.56亿元,死亡4人。

福建省最大增水出现在白岩潭,达199厘米;浙江省最大增水出现在鳌江,达133厘米。福建省有多个站超过警戒潮位,白岩潭超过值最大,达47厘米。

福建省宁德、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等46个县(市、区)直接经济损失达37.2亿元,受灾人口254.6万,死亡4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2.05万公顷;海洋水产养殖损失12.19万吨,受损面积13.7千公顷;倒塌房屋7,300间;损毁防潮堤4,978处、80公里;损毁海洋工程619座。

福建省沿海6个县区市紧急转移人口62.9万,有效地减少了风暴潮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浙江省温州市直接经济损失0.36亿元。海洋水产养殖损失0.19万吨,受损面积5.2千公顷;倒塌房屋3间;损毁船只141艘。

“卡努”风暴潮

台风“卡努”(0515)于9月11日14时50分在浙江省台州市金清镇登陆。受“卡努”风暴潮影响,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山东省共损失22.2亿元,死亡18人。

浙江省最大增水出现在海门,达320厘米,超过警戒潮位116厘米。

005.jpg (10199 字节)

图5“卡努”台风风暴潮袭击沿岸城市

浙江省台州、宁波、温州、舟山等市直接经济损失18.18亿元,死亡3人。海洋水产养殖损失6.59万吨,受损面积45千公顷;倒塌水产加工厂110间,损毁防潮堤5.39公里,损毁船只2,943艘。

为降低灾害损失,浙江省转移人口105万,37,000多艘船只回港。

本年度浙江省温州市连续5次受台风风暴潮影响,温州市海洋预报部门共发布风暴潮警报29份,预报传真493份。并与防汛指挥部门建立了远程视频会商系统,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送风暴潮预(警)报,为政府组织防潮减灾提供了决策依据。

上海市直接经济损失3.70亿元,受灾人口19.72万。农作物受灾面积2.18万公顷;损毁房屋765间。

江苏省连云港市直接经济损失0.13亿元。海洋水产养殖损失800吨,受损面积100公顷;损毁船只3艘。

山东省日照市直接经济损失0.19亿元,死亡15人。海洋水产养殖损失面积300公顷;损毁船只3艘。

“韦森特”风暴潮

热带风暴“韦森特”(0516)于9月18日在越南顺华一带沿海登陆。受“韦森特”风暴潮影响,海南省、广东省共损失1.49亿元,死亡3人,失踪10人。

广东省最大增水出现在南渡,达147厘米;海南省最大增水出现在秀英,达116厘米;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增水出现在防城港,达71厘米。广东省、海南省沿海多个站潮位超过警戒潮位,广东湛江站超过值最大,达62厘米。

海南省直接经济损失0.94亿元,受灾人口54.4万,死亡2人,失踪1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68万公顷;海洋水产养殖损失面积147.7公顷;损毁房屋1,350间;损毁护岸12处。

广东省雷州半岛沿海8个县市受灾,直接经济损失0.55亿元,受灾人口28.2万,死亡1人。损毁房屋820间;损毁护岸40处、1.6公里。

“达维”风暴潮

台风“达维”(0518)于9月26日04时左右在海南省万宁县山根镇一带沿海登陆。受“达维”风暴潮影响,海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损失121.3亿元,死亡25人。

广东省最大增水出现在南渡,达197厘米;海南省最大增水出现在清澜,达121厘米;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增水出现在防城港,达72厘米。广东省、海南省沿海有多个站潮位超过警戒潮位,海南清澜站超过值最大,达77厘米。

006.jpg (67152 字节)

图6受“达维”风暴潮影响博鳌港码头被淹

“达维”风暴潮灾害为海南省近32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6.47亿元,受灾人口630.54万,死亡25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7.01万公顷;水产养殖损失面积10.82千公顷;损毁房屋3.22万间;沉没、损毁渔船734艘;损毁堤防23处、4.03公里;损毁护岸66处。

此次风暴潮重灾区为海口、文昌、琼海、万宁等市县沿海。9月25日,受风暴潮影响海口市多条马路上水;秀英验潮站附近的码头大部被海水淹没;琼海县博鳌港潮水没过码头深约2米(图6)。26日上午,在三亚湾锚地避风的5,000吨级货轮“YINBAO”号脱锚,在海滩上搁浅(图7)。

007.jpg (47402 字节)

图7 受“达维”风暴潮影响货轮在三亚湾脱锚搁浅

澄迈县几千亩虾塘全部被潮水淹没,多个村庄被潮水围困,部分房屋淹水深达90厘米。临高县博厚镇因海水倒灌,36户民房受潮水浸淹。

灾害发生前,各级海洋预报部门密切关注本次风暴潮过程,及时向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及受影响的海南省、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风暴潮警报。

海南省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要求全省渔船百分之百回港,渔民和海上养殖人员百分之百上岸。尽管“达维”风暴潮正面袭击海南岛,但由于防范措施得力,全省海洋渔业从业人员无一人死亡。

广东省直接经济损失4.25亿元,湛江、茂名等5市75.46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1.37万公顷;海水养殖损失1.02万吨,受损面积17.6千公顷;倒塌房屋1,219间;损毁海堤597处、247.9公里;堤防决口90处、0.88公里。

广西壮族自治区直接经济损失0.58亿元,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市受灾人口37.8万。农作物受灾面积2.08万公顷;水产养殖损失面积657公顷;损毁房屋470间;损毁海塘堤防34.31公里;损毁船只4艘。

“龙王”风暴潮

台风“龙王”(0519)于10月2日21时35分在福建省晋江市围头镇沿海登陆,受“龙王”风暴潮影响,福建省损失74.67亿元,死亡67人。

福建省最大增水出现在白岩潭,达123厘米。多个站潮位超过警戒潮位,琯头超过值最大,达11厘米。

福建省宁德、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龙岩、南平、三明市66个县(市、区)直接经济损失74.67亿元,受灾人口402.79万,死亡6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3.08万公顷;海洋水产养殖损失8.61万吨,受损面积13.96千公顷;损毁房屋9,400间;损毁海塘堤防4,004处、106.8公里;损毁海洋工程473座。

台风前期福建沿海7万条船只全部进港,船只和养殖渔排上21.3万人全部上岸。

2.2.温带风暴潮灾害

2005年共发生9次温带风暴潮,其中,10月20~21日造成山东省部分沿海地区受灾。10月20~21日,山东省潍坊市寿光、海化、寒亭、昌邑沿海受温带风暴潮影响,直接经济损失1.3亿元,受灾人口3.4万,受伤24人。海洋水产养殖损失2.4万吨,受损面积190公顷;损毁房屋190间;损毁海塘堤防8公里;损毁船只23艘。

3.赤潮灾害

2005年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82次,其中渤海9次,黄海13次,东海51次,南海9次,累计面积约27,070平方公里,直接经济损失6,900万元。含有毒藻种的赤潮共38次,面积近15,000平方公里。主要有毒赤潮生物为米氏凯伦藻、棕囊藻等。

赤潮发现次数较上年减少14次。渤海减少3次,黄海持平,东海减少2次,南海减少9次。累计面积与去年基本持平。

008.jpg (75762 字节)

2005年,影响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赤潮事件如下:

● 4月1日,浙江中南部海域赤潮,最大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主要赤潮生物为中肋骨条藻和海链藻。

● 5月24日~6月1日,长江口外海域赤潮,最大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主要赤潮生物为米氏凯伦藻和具齿原甲藻。

● 5月30日~6月10日,浙江南麂列岛附近海域赤潮,最大面积约500平方公里,主要赤潮生物为米氏凯伦藻和具齿原甲藻,直接经济损失2,400万元。

● 5月31日~6月16日,浙江洞头赤潮监控区及附近海域赤潮,最大面积约300平方公里,主要赤潮生物为米氏凯伦藻和具齿原甲藻,直接经济损失3,700万元。

● 6月2~10日,渤海湾赤潮,最大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主要赤潮生物为裸甲藻和棕囊藻。

● 6月3~5日,长江口外海域赤潮,最大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主要赤潮生物为中肋骨条藻和聚生角毛藻。

● 6月8日,浙江南韭山列岛海域赤潮,最大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主要赤潮生物为具齿原甲藻和米氏凯伦藻。

● 6月13日,浙江嵊泗至中街山沿线海域赤潮,最大面积约1,300平方公里,主要赤潮生物为具齿原甲藻和米氏凯伦藻。

● 6月16日,浙江舟山附近海域赤潮,最大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主要赤潮生物为圆海链藻和中肋骨条藻。

● 6月16~18日,辽宁营口鲅鱼圈附近海域赤潮,最大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主要赤潮生物为夜光藻。

● 7月4日,山东东营港附近海域赤潮,最大面积约40平方公里,主要赤潮生物为棕囊藻,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

● 8月23~25日,山东东营106海区附近赤潮,最大面积约140平方公里,主要赤潮生物为棕囊藻,直接经济损失200万元。

● 9月23~27日,江苏海州湾海域赤潮,最大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主要赤潮生物为中肋骨条藻,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

4.海浪灾害

2005年我国近海海域共发生36次波高4米以上海浪过程,较上年增加1次。其中冷空气与气旋浪过程22次,台风浪过程14次。冷空气与气旋浪引起的海浪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91亿元,死亡(含失踪)234人。与上年相比,经济损失增加89%,死亡人数增加约3倍。台风浪灾害损失统计在风暴潮灾害中。

4.1.台风浪灾害

2005年我国近海海域共发生14次波高4米以上台风浪过程,其中9次造成严重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和死亡(含失踪)人数见风暴潮灾害部分(表2)。

“海棠”台风浪

“海棠”台风于7月17~20日在台湾省以东洋面、东海和台湾海峡形成9米以上的台风浪。浙江南麂海洋站实测最大波高13.5米;国家海洋局东海18号海洋观测浮标(27.5°N,122.53°E)实测最大波高10米;福建平潭海洋站实测最大波高5.8米,北礵海洋站实测最大波高5.2米。

“麦莎”台风浪

“麦莎”台风于8月3~6日先后在台湾省以东洋面、东海、黄海形成8~12米,渤海形成4~6米的台风浪。浙江朱家尖海洋站实测最大波高9.0米,南麂海洋站实测最大波高5.5米;国家海洋局东海18号海洋观测浮标(27.5°N,122.53°E)实测最大波高13.6米,东海9号浮标(29.5°N,124°E)实测最大波高12.9米。

“泰利”台风浪

“泰利”台风于8月29日~9月1日在台湾省以东洋面、东海、台湾海峡形成8~12米的台风浪。福建平潭海洋站实测最大波高4.0米,北礵海洋站实测最大波高3.5米。

“卡努”台风浪

“卡努”台风于9月8~12日先后在东海、黄海形成8~12米的台风浪。浙江嵊山海洋站实测最大波高4.5米;江苏连云港海洋站实测最大波高3.8米。

“达维”台风浪

“达维”台风于9月23~27日先后在南海形成6~10米的台风浪,南海4米以上巨浪持续6天,6米以上狂浪持续5天。26日上午,海南省东南海域浪高8米,洋浦海洋站实测最大波高7.9米。

009.jpg (5853 字节)

图9“达维”台风浪袭击海南省临高县调楼灯塔

“龙王”台风浪

“龙王”台风于9月30日~10月3日先后在台湾省以东洋面、东海、台湾海峡、南海形成6~10米的台风浪。福建崇武海洋站实测最大波高4.5米,平潭海洋站实测最大波高3.8米,北礵海洋站实测最大波高3.5米。

“天鹰”台风浪

“天鹰”热带风暴于7月29日~8月1日在南海东北海面形成5~9米的台风浪。海南三亚海水浴场实测最大波高3.0米;广东江门海水浴场实测最大波高2.5米。

“珊瑚”台风浪

“珊瑚”热带风暴于8月11~13日在南海东北海面形成4~6米台风浪。广东汕尾海水浴场实测最大波高3.0米,江门海水浴场实测最大波高2.6米;福建东山海水浴场实测最大波高2.8米,平潭海水浴场实测最大波高2.6米。

“韦森特”台风浪

“韦森特”热带风暴于9月16~19日在南海形成4~6米的台风浪。广东湛江海水浴场实测最大波高4.8米,阳江海水浴场实测最大波高3.8米,江门海水浴场实测最大波高3.6米。

4.2.冷空气与气旋浪灾害

2005年,我国近海共发生66起因冷空气浪与气旋浪造成的沉船与人员死亡海难事故,死亡234人,直接经济损失1.91亿元(表3)。

表3 2005年冷空气与气旋浪引起的海浪灾害统计

时 间 地 点 致灾原因 灾 情 死亡(失踪)
人数
经济损失
(万元)
1月1日 舟山海域 冷空气浪 “新华泰2号”轮遇险 5
1月7日 30°57’N,122°25’E 冷空气浪 “浙瑞渔13037”沉没 25
1月11日 27°31’N,121°16’E 冷空气浪 “浙洞渔2604”沉没 8
1月13日 福建晋江围头近岸 冷空气浪 3
1月14日 秦皇岛港7#泊位附近海域 冷空气浪 1艘渔船沉没 3 10
1月17日 29°43’N,123°14’E 冷空气浪 “浙象渔70040”沉没 9
1月21日 长江口外海域 冷空气浪 “邮镇221号”船遇险 1
1月22日 舟山海域 冷空气浪 “浙定59125号”和“浙定658号”船遇险 4
1月26日 23°27’N,117°16’E 冷空气浪 “湖北明辉8”货轮沉没 4 12
2月5日 28°25’N,123°25’E 冷空气浪 “浙岭渔1518”渔船沉没 12
2月10日 福建平潭岛 冷空气浪 1
2月11日 20°48’N、112°39E 冷空气浪 “粤电白31379渔船”沉没 2 35
2月18日 洋浦港33海里附近海域 冷空气浪 “琼临高10021”渔船沉没 12 300
2月19日 北部湾涠洲岛以南55海里 冷空气浪 “浙海308”货轮沉没 7 3,500
2月25日 长江口外海域 冷空气浪 “浙定59125号”船沉没 6
3月12日 28°15’N,122°15’E 冷空气浪 “浙岭渔1878”沉没 39.5
3月12日 27°5’N,123°15’E 冷空气浪 “浙玉渔1156”沉没 25
3月13日 长江口外海域 冷空气浪 “全兴98号”船沉没 25
3月13日 广东闸坡近海 冷空气浪 一艘渔运船沉没 2 25
3月25日 30°35’N,126°35’E 冷空气浪 “辽葫渔35045”船沉没 9
4月5日 30°08’N,122°48’E 东海气旋浪 “浙普渔68013”渔船沉没 5 25
4月8日 30°50’N,122°33’E 东海气旋浪 “浙嵊渔1325”船沉没 7
4月12日 22.113°N,113.45°E 东海气旋浪 “广东协航99货船”和“德政轮”货船沉没 16 2,000
4月17日 23°21’N,118°59’E 东海气旋浪 “公边37303”轮沉没 100
4月23日 28°08’N,121°46’E 东海气旋浪 “浙岭渔0952”和1艘渔船沉没 7 30
5月1日 32°54’N,122°58’E 东海气旋浪 蒙古籍“SEABEE”船沉没 1 1,000
5月10日 海南清澜外海 南海气旋浪 “桂北渔80068”沉没 15
5月12日 32°45’N,121°19’E 黄海气旋浪 “苏海安渔养301号”船沉没 13 200
5月25日 23°28’N’,117°45’E 东海气旋浪 1艘渔船沉没 1 12
6月16日 长江口外海域 东海气旋浪 “皖淮北货01225”船沉没 1 1,000
6月20日 30°49’N,122°10’E 东海气旋浪 “皖湾业货0218”船沉没 1 1,000
7月2日 浙江石砰港<&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