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国家海洋战略文化平台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5-05-21 02:32:53 
目前我国的海洋主权、利益和发展面临三大问题和挑战:一是我国南海、东海、黄海的部分岛屿遭遇一些国家的占有企图和主权争执;二是我国在南海、东海、黄海的海洋专属经济区遭遇一些国家的开发争夺和管辖权争议;三是我国的海洋开发热潮持续升温,海洋环境污染严重,滨海地区和岛屿生态系统得不到有效保护,对海洋历史文明遗产的挖掘与保护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国一直执行以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和产业、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维护国家安全为目标的国家海洋战略。作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国家战略,国家海洋战略需要构筑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大实施平台,并通过实施平台的协同、配合和支持,应对不同环境、不同阶段的战略问题,形成战略平台交互支持,以促进国家海洋战略目标的实现。
从形态上看,我国海洋战略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是国家间权益主张方面的纷争、冲突;从性质上看,这些问题都属于文化冲突——或者是对历史与现实环境的认知差异,或者是对各自权益主张的行为模式差异,或者是对海洋法律法规的解读差异。虽然个别国家的局部行为具有一定的武力成分,也不能完全排除其引发冲突并扩大和发展为军事冲突的可能,但从争议各国和平发展的共同利益角度考量,尽可能避免矛盾冲突的扩大和军事冲突的发生,采用对话、磋商、合作等文化方式,逐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已逐渐成为共识。
国家海洋战略文化平台所采取的解决争端的手段,与政治平台中的外交宣言、军事威慑手段不同,与经济平台中的经济制裁、贸易摩擦手段也不同。文化平台所采取的手段基于柔性策略,以对话、交流、互动为主要形式,以共识、融通、认同为主要结果,可以充分缓释消解外交、军事、经济手段的矛盾张力,为国际问题的解决争取更大的缓冲空间。这符合 “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符合国际社会的价值原则,更容易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接受。从维护我国和平、稳定的国际发展环境战略要求出发,在应对我国海洋战略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时,我们应该从策略上注意两点:一是要采用积极的、非军事冲突的手段去解决冲突;二是不能主动将这些尚属于文化冲突的问题上升为军事冲突。这就是构筑国家海洋战略文化平台的出发点。
国家海洋战略文化平台的“基因”
文化是人们基于生存环境、实际利益、机会选择而建构的知识系统、行为模式、群体认同。国家海洋战略文化平台的主要“构件”分为基础、要素两个层面。基础层面的构件包括生存环境、实际利益、机会选择3个部分,要素层面的构件包括知识系统、行为模式、群体认同3个部分。
生存环境构件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交流环境3个单元。海洋无阻隔的生态环境,海洋邻国、邻区互相依存的国际、国内社会环境,海洋国家、地区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环境,为国家海洋战略的文化平台营造了共处、依存、交融的文化生存环境。
实际利益构件包括生存利益、社会利益、价值利益3个单元。海洋国家、地区共同的环境和资源空间,海洋邻国、地区面对国际、国内竞争的共同应对需求,亚太海洋地区的稳定、发展和繁荣的价值追求,为国家海洋战略的文化平台奠定了互利、互惠、共赢的文化利益基石。
机会选择构件包括时空机遇、文化代表、选择偏好3个单元。海洋国家、地区面临合作发展的关联机遇,海洋国家、地区对21世纪和平利用海洋的共同抉择,海洋利益攸关国家在战略博弈过程中的智慧积累,为国家海洋战略的文化平台设定了明确、一致、理性的文化机会选择方向。
知识系统构件包括经验系统、发现系统、科学系统3个单元。国际海洋面临的武装冲突和军事危机、生态环境危机以及非传统危机现实表明,海洋国家、地区的利益攸关性越来越强,在面临海洋问题和冲突时,各方应策动创意,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路径,建构全面、系统、可持续的海洋关系。
行为模式构件包括经验模式、制度模式、象征模式3个单元。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武力手段、经济制裁等刚性手段只能加剧海洋国家间的矛盾和冲突,损害有关各方的根本和长远利益。各方只有把 《联合国宪章》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原则作为基本准则,通过更广泛的人文互动,才能推动海洋关系根本改善。
群体认同构件包括思维模式、集体互信、文化自觉3个单元。海洋各国、各地区只有转变国家利益、地方利益至上的孤立主义思维模式,确立海洋利益攸关的新价值思维模式,在透明、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形成用和平方式解决海洋争议和冲突的文化自觉,才能在21世纪共同发展蓝色的未来!
建立国家海洋战略文化平台
建立国家海洋战略文化平台,一是要提升 “中国海洋文化节”和 “中国海洋文化论坛”的承载力和影响力。目前,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主办的 “舟山群岛·中国海洋文化节” “中国海洋文化论坛”具有承担国家海洋战略文化平台行动计划的基础条件。但尚需在整合国内国际海洋文化节事资源、提升节事的产业化运作和国际化传播方面作积极的努力。
“舟山群岛·中国海洋文化节”应与国内、国际海洋文化节事进行联动,通过建立“黄海—东海—南海中国海洋文化联系轴” “日本海-中国海-爪哇海-安达曼海东南亚海洋文化联系轴”和 “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大西洋世界海洋文化交流圈”的节事交流机制,扩大 “舟山群岛·中国海洋文化节”节事的国际影响力,使其成为国际海洋、岛屿国家和沿海地区海洋文化交流的平台,满足国家海洋战略文化平台的承载需求。
“舟山群岛·中国海洋文化论坛”需要系统拓展论坛议题,并将论坛议题与国家海洋战略文化平台结合,从目前“单一议题”“主题+专题”的节事附属论坛格局向“关键议题+多元表达”的国际论坛格局转型,将论坛发展为国际非政府组织、民间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的、具有战略承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舟山论坛”。并以论坛的系统传播为切入点,推动以国民海洋教育为主旨的“蔚蓝工程”。
二是要推进沿海省区市积极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为国家海洋战略文化平台提供产业支撑。目前,沿海省区市都在积极探讨发展海洋经济、海洋文化的战略路径。但在如何 “以海定位”,如何通过海洋经济、海洋文化的整合培育出 “海洋经济增长点”,如何制定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等上,还存在许多困惑。
依据全国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调研评估,沿海省区市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应该以海洋旅游产业、海洋科普产业和海洋信息产业为重点,海洋创意产业、海洋教育产业、海洋数字产业作为协同。沿海省市应发挥积极的产业导向作用,制定海洋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海洋文化产业支持政策,建立海洋文化产业的孵化机制、人才机制和资金援助机制,并通过“海洋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海洋文化产业博览会”等产业集聚平台,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多元驱动。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