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瑞士冰川学家弗利兹·穆勒(Fritz Müller)和奥地利科学家欧文·史内德(Erwin Schneider)通过给尼泊尔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冰川、山脉和山谷拍摄照片,最先对这一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研究。50年后,美国地理学家奥尔顿·贝尔斯(Alton Byers)重返当年的拍摄地点,严格根据前辈们的拍摄角度再次给喜马拉雅山拍摄了40多张照片,其中有很多照片说明了气候变化对这座全球最大的山脉产生的惊人影响。
下面的照片仅是在波恩举行的以气候变化为主题的“喜马拉雅――景观变迁启示录”展上展出的众多照片中的一部分。
1. 伊姆加冰川(Imja)

伊姆加冰川(Imja)
从上图可以看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伊姆加冰川(Imja)上覆盖着厚厚的一层冰,远远看去,一片银装素裹的景象。50年后,由冰川融水汇聚而成的小池塘不断出现并扩大。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形成了伊姆扎湖。这座冰川上较薄的覆盖物可能加速了表面冰层的融化,因为太阳产生的热量通过这里更易被传递到冰层深处。
从下图可以看出,到2007年,伊姆加湖已经扩大到大约1公里长,平均深度达42米,蓄水量超过3500万立方米。伊姆加冰川以每年74米的速度消失,被认为是喜马拉雅山脉消失速度最快的冰川。
2. 塔波切峰( Taboche Peak)



从下面这张奥尔顿·贝尔斯在2007年拍摄的全景图可以看到,并非全球所有地方的冰川都出现了缩小的迹象。对比两张照片可以看出,全球气温升高暂时还没影响到海拔高于5000米的冰川。
. 珠穆朗玛峰地区山脉和冰川的研究

珠穆朗玛峰地区山脉和冰川的研究
1956年,瑞士科学家弗利兹·穆勒用9个月时间在珠穆朗玛峰地区研究山脉和冰川。穆勒是1956年取得重大成功的瑞士珠峰探索队领导者,这次探索结束后,他继续对冰川进行研究。
下图是50年后奥尔顿·贝尔斯在新一轮探索活动中,从相同角度拍摄的照片。奥尔顿·贝尔斯是一名地理学家和登山专家,专长是研究高海拔的生态系统。过去三十多年里,他一直潜心这方面研究,足迹遍及非洲、南美、亚洲和北美的偏远山脉。
6. 尼泊尔的坤布

尼泊尔的坤布
该图于1956年拍摄于尼泊尔的坤布。团队里的一位夏尔巴成员攀爬冰层时,采用的唯一一个安全措施是一条打了结的绳子。这里看到的该科研组对冰川进行研究的照片是独一无二的。它们展示了这些探险队依靠的20世纪50年代最先进的器械、技术和方法。
7. 队员们在上坤布冰瀑支起帐篷里休息

队员们在上坤布冰瀑支起帐篷里休息
1956年,弗利兹·穆勒率领的珠峰探险队由瑞士人和夏尔巴人组成。图为队员们在上坤布冰瀑支起帐篷里休息。1950年尼泊尔对外国人打开了大门。现在登山探险队可以来到这里,攀登喜马拉雅山脉的很多山。第一批被测定高度的山1950年测定的8091米的安娜普尔纳山和1953年测定的8850米的珠穆朗玛峰。
8. 冰塔上观察冰层

冰塔上观察冰层
该图摄于1956年尼泊尔的坤布。穆勒研究小队的三名成员站在冰塔上观察冰层。冰塔是冰川交叉破裂形成的冰块或决柱。冰塔经常有房子一般大小,甚至更大。冰塔非常危险,因为它们会突然崩塌。
9. 冰湖中心小岛

冰湖中心小岛
该图于1956年在尼泊尔的坤布拍摄。从图上可以看到,穆勒的科研小组成员正在一个冰湖中心小岛上忙活,他们用绳索在水上搭起一个简易的梯子,好让大家在不弄湿衣服的情况下穿越从水面。
10. 坤布冰川上的一面冰壁

坤布冰川上的一面冰壁
一名队员手拄冰斧站立冰壁上。他身上并没有安全绳,纯粹靠鞋底钉和冰斧防止自己摔倒。
11. 穿越冰川裂缝

穿越冰川裂缝
穆勒科研小组一成员用两条登山绳穿越坤布冰瀑的一条裂缝。现在的登山者使用铝制梯子和固定绳索等工具跨越这些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