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暨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主持会议并讲话。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新华网北京6月5日电 “日照强烈,空气干燥,风很大”——这是进入6月后北京市民对天气的感受。气象部门近日对北京今夏天气状况作出预测,概括起来就是高温少雨,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日可能超过10天,多于常年水平。
“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北京不例外,中国也不例外。”北京市气象局气候中心主任郭文利介绍说。
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正遭遇着历史同期最严重旱情,4月22日以来大部分农区没有有效降雨。气象部门预报,6月10日前全省仍没有透雨过程,旱情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
经受高温“烤”验的还包括中国西南拥有大面积冰川和多年积雪的西藏。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说,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冰川退缩、多年积雪减少,未来融化进入江河里的水量减少,将对中国的水安全产生影响。
事实表明,中国正面临全球变暖的现实挑战,“后天”并非遥不可及——2004年美国灾难片《后天》描绘了全球变暖带来的末日浩劫:冰雪消融,海平面上升,滔天巨浪瞬间淹没纽约等地。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廖宏说,气候变化也像股市一样是有震荡的,但从中国的平均温度变化看,整体趋势是上行的,并且在可预见的将来温度仍会升高。
面对全球变暖带来的现实挑战,中国已经开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