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外来海洋物种入侵应多管齐下

来源:赵建东   发布时间:2015-05-21 02:35:10 

当前,外来海洋生物入侵已成为世界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的四大问题之一。外来海洋物种入侵危害重重。针对外来海洋物种,我们应采取哪些预防和控制措施?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分别采访了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海洋生物学家缪锦来和王春生。

入侵物种危害重重

记者:这些外来海洋生物入侵对我国海域、人民生活、本土生物等造成了什么危害?体现在哪些方面?

缪锦来:我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危害:一是生态危害。首先,外来海洋生物入侵破坏生态安全、威胁生物多样性。外来海洋生物入侵对入侵海域特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生物多样性产生严重的干扰与破坏,降低了区域生物的独特性,打破了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地理隔离,造成原生态系统结构失衡、功能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愈加严重。

其次,破坏遗传多样性,造成遗传污染。我国近年引入了许多外来海洋生物进行养殖,如凡纳对虾、大菱鲆、海湾扇贝、虾夷扇贝等,并开展了不同程度和范围的杂交育种,使海洋生物遗传污染问题愈加严重。

再次,带入病原生物。外来物种在迁移的过程中极可能携带病原生物,很容易引起病害流行,甚至可能对人类造成严重伤害。从1993年起,我国海水养殖对虾开始流行大规模病毒病害,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当时从台湾等虾病流行地区引进了带病毒的苗种。

最后,引发赤潮。由于外来赤潮生物对生态适应性强,只要环境适宜,就可暴发赤潮。近年来,我国沿海赤潮频发,很重要的起因之一就是无意中引入了外来赤潮生物。

再有就是造成经济和社会危害。外来海洋生物入侵带来的本地物种减少、景观丧失、养殖退化、经济生物病害、赤潮频发等危害会直接造成渔业、养殖业、旅游业、运输业和其他海洋产业的经济损失,间接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科学治理是关键

记者:对已经被外来海洋生物入侵的地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治理?

缪锦来:一般是对症下药,根据不同的物种采取不同的方法。传统的治理方法有人工治理、化学治理、生物治理、综合治理,这些常用方法各有优缺点。参考国内外众多的事例,采用以生物防治为主,辅以化学、机械或人工方法的综合治理方式是解决外来海洋有害植物最有效的途径。

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可考虑采用生物治理,如竞争性生物替代、特异性天敌的引入。物理治理是通过人工、机械等物理手段消除入侵外来物种。化学治理是通过化学手段消除外来物种。新型生物技术改造是使外来海洋生物具备某种特性或丧失入侵特征,从而实现入侵控制和修复。综合治理是将上述各项技术针对不同的入侵物种进行有机结合,这一方法已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治。如治理典型的大米草,可在初期采用人工、机械、化学方法;为维持长期效果,则可运用有效的生态学治理技术,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即选用竞争力强的本地物种与大米草竞争,加速大米草的自然演替,寻求新的生态平衡。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就是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慎之又慎,在实施前必须要进行周密的科学论证,以防引发新的生态灾难,造成更大的危害。

要防患于未然

记者:我们应采用什么方法预防这些外来海洋生物的入侵?

王春生:实际上,生物、化学、物理等治理方法都有各自的缺陷,存在一些隐患。我觉得最好以预防为主,建议采取如下5项措施。

一、加快制定防止外来海洋生物入侵的专项法规,关键是制定符合国际惯例和我国实际的、针对海洋外来生物入侵的预防和控制法规。首先,要制定入境船舶压载水管理法规。因为压载水入侵生物传播已被全球环保基金认为是当今世界海洋所面临的四大威胁之一。其次,制定引进国外海洋生物的管理政策和法规。外来海洋物种尤其是经济外来海洋物种的引入,引进的品种多、来源广,使目前我国海洋外来物种管理形势严峻、任务艰巨。特别是引入的海水养殖动物由于管理不善和相应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养殖动物逃逸现象经常发生。因此,应制定引进国外海洋生物的管理政策和法规,使所有外来海洋物种都在严格控制之下。

二、建立管理体系,提高监管能力。应形成多部门协作的专门机构,开展外来有害物种普查,加大引进海洋生物及制品的检疫力度,对海洋生物的引进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港口船舶压载水的排放与处置,应重点监视和控制,加强对压载水携带生物的检测与监测;加强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形成外来物种入侵的跟踪预警、监测和快速反应体系。

三、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外来海洋入侵生物信息系统。当前,我国外来海洋生物入侵的数据、资料比较零散,也缺少有效、准确、客观、清晰的评价,这对我国外来海洋生物入侵的立法、监督、防治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阻碍。因此,应加强国际合作,全面掌握外来海洋入侵生物的综合信息,编制入侵物种目录,建立与国际研究机构交流合作的渠道,共建或链接外来海洋入侵生物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四、提升科学研究能力。我国对外来海洋物种的研究刚刚起步,对外来物种入侵给当地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影响的研究还不够。要通过灾害调查、长期监测资料,从研究外来海洋物种入侵的典型个案入手,明确入侵物种的生物学和生活史特征与入侵能力的关系,了解其分布和扩散情况。同时,结合当地环境特点,研究入侵物种对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评估外来海洋物种入侵风险,进而深入系统地研究预防、控制和治理技术。

五、加强科普教育,提高防范意识。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外来海洋物种对生态环境和土著种类的不良影响,让广大群众了解外来海洋物种入侵的巨大危害,唤醒全民生物安全意识,提高防范外来海洋物种入侵的自觉性。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