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蓝色国土融入海洋文明———中国航海科普展侧记

来源:于光;戴良仙   发布时间:2015-05-21 04:14:55 

作者:于光;戴良仙 07-05 09:33:28
7月11日,将迎来中国第二个“航海日”。作为今年航海日的系列活动之一,“中国航海科普展”6月25日在北京市中国科技馆拉开帷幕。这是我国首次举办以航海为专题的科普展览,通过普及航海、海洋科学知识,宣传我国航海事业发展史,展示航运、造船、渔业、渔政管理、搜寻救助和船舶检验等行业的科技成就,提高全民海洋意识,增强“蓝色国土”观念,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海洋事业,推进“蓝色文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中华文明迎接海洋世纪

在开幕式上,航海日活动组委会常务副主任、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指出:海洋是人类生命的起源,是人类未来生存发展的希望。可以说,没有海洋就没有人类生命,没有航海就没有现代文明。现代航海的范畴已扩展到运输航海、渔业航海、军事航海、海事航海、科考航海、工程航海、体育航海、旅游航海、休闲航海等众多领域。航海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去年,我国将航海家郑和正式受命出使西洋的日子———7月11日定为每年的“航海日”。早在600年前,作为人类大规模远洋航海的先驱,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文明睦邻友好的传统和卓越的造船技术、航海智慧。历经数百年沧桑,现代中国在航运、港口、造船、渔业、军事、搜寻救助、船舶检验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已成为举世公认的航海大国、海洋大国和造船大国。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拥有最大海洋运输船队的国家之一,海员队伍的规模名列世界前茅,其中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集装箱运力已跻身世界前列。我国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首位,有10个港口进入世界亿吨大港行列。去年我国造船业年产量已达1112万载重吨,居世界第3位。我国远洋渔业船队已远航到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作业,中国渔业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开拓大洋鱼类市场势在必行

海洋渔业作为航海科普展的重要展项,由农业部委托中国渔业协会远洋分会布置了数百平方米的展厅,参展项目包括渔政执法、远洋渔业及远洋科学资源调查的先进船只装备,以及我国中心渔港建设、大洋鱼类市场开拓等科技兴渔的成果,船模精巧,图文并茂,吸引了众多学生、市民驻足。
记者意外发现,在逼真的大洋鱼类肉食品模型展台,竟然现场展销冰冻海鲜,这是中水集团为开发国内金枪鱼市场特设的展台,也是科普展中唯一的展销柜台。工作人员刘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大部分金枪鱼产品出口日本、欧美等国家,国内的金枪鱼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该公司在北京的销售点也不过十几家,但销售趋势是逐年增长的,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大约增长20%以上。消费群体主要是中等以上收入的“白领”,一般说,南方的消费者多于北方,特别是有国外生活经历,对金枪鱼有一定食用经验的人。在北京的销售点中,位于海淀中关村的“一心”店,销售增长比较快,除了“白领”一族,许多大学生也成为常客。
对于目前国内市场存在的最大问题,刘先生认为不是价格,而是“CO金枪鱼”肉的冲击。中水产销的金枪鱼,是通过-60℃低温速冻加工,可高度保持肉品的鲜度及营养。而所谓“CO金枪鱼”,则是由一氧化碳即CO气体熏制的,因而可用很低的成本使鱼肉表面保持“新鲜”的效果。由于现代社会的消费时尚,对金枪鱼主要是生食,所以“CO金枪鱼”不仅使鱼肉营养、口感受到损害,而且在食用安全上存在更多隐患。为此,农业部制定了《生食金枪鱼食用标准》,以保证消费者的安全健康。不过科学的标准要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识,还有一个相当长的宣传普及过程。

以人为本的“海上救护神”

交通部救助打捞局的展厅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地方,不但有飞机模型、船模组成的立体救助展示沙盘,还有“水鬼”潜水服等实物救生器材;大型显示屏里不断播放着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海上救险实况录象。摄影师田景玥告诉记者,这里的许多图片、摄影场景都是他亲手摄制的:
镜头一:2005年10月21日,B7309救助直升机在渤海的10级强风浪中,成功救出烟台海面的遇险渔民。当直升机的救助员悬缆垂向难船时,钢缆缠绕在渔船天线上,由于船体在数米高的大浪中强烈颠簸,按规定机长必须立即切断缆绳,避免机毁人亡的危险。但如果切断钢缆,不仅救助任务失败,还意味着救助员的牺牲。在生死抉择的关头,机长与救助员沉着冷静,在10秒的时限内排除了险情,救出了渔民兄弟。
镜头二:2005年12月8日,北海救助一队救助翻扣在渤海湾里的辽瓦渔25048船。由于扣翻的渔船出口被堵,无法从水下接人。救助飞机直接从林业部门调来伐木用的油锯和工人,把船板割开救出4名被困渔民。渔民死里逃生后,向救命恩人长跪,怎么也拉不起来,用最质朴的方式感谢“救护之神”。
镜头三:南海救131轮救助在台风“达维”中遇险的粤陆丰61088号渔船。只见甲板上收拢缆绳的救护员们,在迎面扑来的白浪中时隐时现。一个巨浪过后,有两三个救护员被冲到船舷的另一侧。老田说,他们受伤了,如果不是身上的安全带,随时可能被卷入海里。他们忍住伤痛,坚持完成了救助任务。遇险船上的5名渔民全部获救。
老田说,这种出生入死的场面,他见的太多了,就连现场摄影也时时遭遇危险,伤病是常有的事。由于国家的重视,目前中国救捞已经从北到南设立了16个救助基地,其中大连、蓬莱、上海、厦门、湛江还设立了海空立体救助体系,实施24小时动态待命机制。“中国救捞”除最重要的人命救助外,还承担海上消防、溢油清除、沉船打捞的任务。
老田告诉记者,有时在救助遇难渔船时,难的不是救人,而是劝渔民弃船,许多渔民全部家产集于一船,除了心存侥幸和对弃船后一无所有的绝望,还担心付不起救助费用。更有渔民在受损船被拖带到渔港时,居然在靠岸前把缆绳砍断,以“逃避救助费”。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所有的救助费用都是国家承担的,包括对难民临时安排的食宿费。国家每年对海上救捞队伍都有巨额投入,目前已达6亿元。
以人为本,珍惜生命,在5月19日“珍珠”台风中,中国南海救捞局历时16天,在东沙岛海域救助越南渔民330人、渔船22艘,受到越南政府和人民的感谢,以出色的海上救助能力,奏响一曲国际人道主义的凯歌。摄影田景玥于光


稿件来源:中国渔业报 责任编辑:蔡薇萍

2006年7月6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