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我国海洋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国家海洋局局长 孙志辉

来源:《求是》杂志2006年6月1日第11期   发布时间:2015-05-21 04:14:56 

一、发展海洋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我国既是大陆国家,又是海洋国家,在海洋上有着广泛的战略利益。党的十六大规划了我国二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并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战略部署,“实施海洋开发”便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工作,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开发海洋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海洋问题列为专节,强调要“强化海洋意识,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生态,开发海洋资源,实施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把海洋科技列为我国科技发展五大战略重点之一。这些都充分表明,开发利用海洋,发展海洋经济,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发展海洋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约有5亿人口居住在沿海地区,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趋海性的持续增强,居住在沿海地区的人口还将大幅度增加。“实施海洋开发”战略,有助于向海洋拓展居住空间,有助于为沿海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多的海洋食品。发展海洋油气业和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产业,能有效缓解我国能源及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因此,开发利用海洋是减轻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现阶段,海洋经济发展虽然仍以沿海地区特别是临海地区为主,但在推动沿海地区率先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同时,必将有效带动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展。

发展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关键环节。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陆地资源不足,海洋在接替和补充陆地空间和资源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与战略意义。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我国可主张近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此外,我国在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还拥有7.5万平方公里具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采权的多金属结核矿区。这些“蓝色国土”是我们巨大的资源宝库,可以建成我国自然资源开发的战略基地,能长期提供60%左右的水产品、20%以上的石油和天然气、约70%的原盐、足够的金属,每年还可为几亿人口的沿海城镇提供丰富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因此,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对于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发展海洋经济是顺应新世纪全球海洋大开发潮流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海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关系沿海各国生存、发展和强盛的战略问题。许多发达国家都加紧调整或制定新的海洋战略和政策,加大了海洋开发和管理力度,试图在新一轮国际海洋竞争中抢占先机。作为发展中的海洋大国,我国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实施好海洋开发利用规划,强化海洋科技创新,持续快速发展海洋经济,力争尽快进入海洋经济发达国家行列。

二、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国海洋资源丰富,对海洋的开发、利用自古有之。多年来形成的水产、交通、石油、旅游、海盐业等海洋产业,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不仅传统的海洋产业得到了发展,而且形成了一批新兴的海洋产业,还有一些处于技术储备阶段的未来海洋产业正在形成之中。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日益提高。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经济的整体规模进一步壮大,新兴海洋产业进一步扩展,原有海洋产业进一步增值,已经发展成为一、二、三产业部门齐全、十三个门类并驾齐驱的海洋产业群。支柱海洋产业基本成型,滨海旅游业、海洋水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石油天然气业、沿海造船业等不仅在国内经济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国际市场也具有了相当的竞争力。我国海洋渔业和盐业产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造船业跃居世界第三,商船拥有量居世界第五,港口数量及货物吞吐能力、滨海旅游业收入居世界前列。海洋产业的迅猛发展给海洋经济带来了勃勃生机。

近3年来,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下,中央和沿海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不断调整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布局,扩大规模,注重效益,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区域正在形成。2003年,中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00亿元人民币,2005年又创新高,达到近17000亿元人民币,比“十五”初期增长一倍。整个“十五”期间,中国海洋经济以年均11.1%的速度快速稳步增长,累计总产值比上一个五年翻了一番,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已达到4%,相等于世界平均水平,实现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同期发展目标。海洋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正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亮点。

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说,我国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还不高,海洋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大约滞后10多年。目前,我国近海资源状况和开发利用形势比较严峻。在我管辖海域内,既有总体开发不足和巨大潜力没有充分挖掘的问题,又有局部过度利用和资源衰退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养殖水域水质退化,部分海洋珍稀物种濒临灭绝。二是海洋矿产资源的调查勘探程度远低于陆地,海洋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在全国油气总产量中的比重不高。三是现有港口功能在物流和信息化服务、大规模工业港区开发以及港城互动发展等方面,与先进国家和地区港口的发展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四是滨海旅游资源整体发展水平仍处于以“数量扩张、粗放经营”为特征的过渡阶段。五是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程度较低。目前我国只开发了潮汐能,年发电量仅占可发电量的0.01%。六是我国极为丰富的海水资源未能充分利用,海水利用的范围较小,海水淡化成本仍然偏高。七是沿海海域环境质量普遍下降,突发性污损事件频发,海洋生态环境被破坏的情况在各海区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尤其应引起重视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沿海地区海洋开发活动深度和广度的增大,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生态环境问题。例如,由于不合理的围海、砍伐、挖礁、挖砂,80%的珊瑚礁遭到破坏,80%的红树林被砍伐,70%的沙质海岸受到侵蚀。同时,部分海岸、海滩侵蚀后退,海水渗透倒灌,环境灾害不断,甚至危及人民生活和生产。近几年来,由于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的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局部海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海洋环境质量恶化的总趋势还未得到有效遏制,大部分河口、海湾以及大中城市邻近海域污染日趋严重。近岸海域海水污染范围有所扩大,渤海、长江口、珠江口、辽河口等局部海域污染依然严重。

三、科学发展观是推动海洋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指针

海洋经济是资源型经济、高技术经济、开放型经济、综合性经济。发展海洋经济,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业。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致力于在海洋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把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促进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海洋经济的规模、效益全面达到《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当前,最主要的是要下大气力推进四个方面的转变。

1.海洋产值的增长要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经济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年增长率,海洋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三大产业的比例已经由1991年的59∶9∶32转变为2005年的17∶31∶5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海洋开发逐步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海洋产业结构还将发生重大调整。海洋第一产业(海洋养殖和捕捞业)所占比例将大幅度下降,海洋第二产业(海洋油气业、海盐业和滨海砂矿业)所占比例在有一定幅度提高之后将保持相对稳定,而海洋第三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业)所占比例将会大幅度上升。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将更加突出。

目前,我国一些新兴海洋产业正逐步进入社会经济活动的主战场。未来海洋产业的发展应本着“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扩大规模,快速发展”的原则,稳定发展海洋第一产业,加快发展海洋第二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实现海洋产业群的不断增殖扩大。“十一五”期间,要不断促进海洋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重点发展海洋油气、水产、交通、旅游;积极发展海洋药物、海水利用、海洋监测服务;努力发展海底采矿、海洋能利用,提高海洋高新技术的科技含量。海洋产值的增长将逐步实现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2.海洋开发方式要由资源消耗型向可持续发展型转变。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经历了从没有充分开发到某些资源开发过度,从单一资源开发向综合开发的漫长阶段。长期粗放式的“无度、无序、无偿”用海,严重制约了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十一五”期间,在保证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要认真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不断强化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开发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开发和服务领域的技术水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海洋开发方式由资源消耗型向可持续发展型转变。要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努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对海洋可再生资源,要改善其利用效率,既要尽可能多地对其进行利用,又要保持生态系统有较强的恢复能力和持续再生产能力;对海洋不可再生资源,要有计划地适度开发,并着力提高循环利用的水平。要优化配置海洋资源。在特定海区,科学划定优先开发资源、限制开发资源和禁止开发资源,使各类资源得到充分、合理、持久的利用;要考虑特定历史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对不同资源的需求,从而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目标,形成有利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3.海洋环境保护要由污染防治型向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重型转变。开发海洋和保护海洋,是人类面临的双重使命。我国海洋经济在连续保持20多年高速发展的同时,海洋生态环境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景观破坏、海岸侵蚀、港湾淤积、近岸低洼地区盐渍化、近岸海域富营养化、围垦造成的海岸平直化等等,这些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影响了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海洋的可持续利用,而且已影响到沿海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维护海洋健康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海洋环境问题可分为海洋环境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两大类。这两大类问题常常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海洋环境保护,既要重视污染防治,又要重视生态建设。当前,一是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大力发展海洋环境保护技术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提倡清洁生产。二是要不断完善保护海洋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海洋环境的监测、监视和执法管理,重点监控陆源污染物排海,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三是要抓紧制定并实施渤海、长江口、珠江口、胶州湾、大连湾、杭州湾等重点海域的综合整治方案。完善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重视海洋自然保护区和特别保护区建设。四是要逐步建立海洋环境宏观调控机制,实施生态环境分类管理制度。对各类典型珍稀的海洋生态区域实行严格保护与生态涵养相结合的环境政策,对脆弱敏感的海洋生态区域实行限制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环境政策,对已受损破坏的海洋生态环境实施生态建设与综合整治相结合的环境政策,对全海域的生态环境实行综合管理与协调开发相结合的环境政策。力争到2020年,使我国海洋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遏制,重点河口、海湾环境质量得以根本好转,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溢油、赤潮等环境灾害明显减少。

4.海洋管理机制要由行业分散型向综合协调型转变。海洋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是内部关系错综复杂而又密切相关的地球生态系统。因此,海上开发活动必然涉及众多部门,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随着新世纪世界各国对海洋的日益重视,强化对海洋的综合协调管理,已经成为国际大趋势。我国要实现海洋管理机制由行业分散型向综合协调型转变,首先,各涉海的行业和部门要牢固树立“大海洋”观念和全国海洋经济“一盘棋”的思想,站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高度,思考问题,谋划工作,部署任务;第二,严格按照《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和《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合理使用海域,统筹开发利用,科学布局产业,从根本上扭转海洋开发活动中的“无序、无度、无偿”现象;第三,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相互支持,有机配合,建立良好的海洋开发利用秩序,改变掠夺式的资源开发行为,管好海,用好海;第四,建立涉海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和信息平台,及时通报开发活动,定期交流管理经验,综合协调,各司其职,形成共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第五,加强对沿海省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指导,通过政策、规章等手段,规范、引导、协调地方各类海洋开发活动步入科学、有序的轨道。

我国海洋事业已步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国必将逐步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先进、海洋生态环境健康、海洋综合实力强大的现代化海洋强国!
(转载自《求是》杂志2006年6月1日第11期)

2006年6月4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