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海洋生物奥秘的科技女杰

——记大连轻工业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朱蓓薇

来源:邹淑英 张雅清   发布时间:2015-05-21 04:14:59 

邹淑英 张雅清

1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来自全国各界的科技精英同台受奖。在以男性占大多数的领奖者中,一位身穿浅色套装的女性格外引人注目。当中央领导李长春亲自将红彤彤的获奖证书递到她的手中时,她激动不已,因为她深知,此次获得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来之不易。这位获奖女士就是大连轻工业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朱蓓薇教授。

在谈到此次获奖的感受时,朱蓓薇说:“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更重要的是表明我国食品领域在海洋生物方面的研究水平经过几代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研究成果开始得到国家的认可和重视,并实现了产业化,技术水平已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海洋生物技术是海洋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交叉领域,目前已被科学家视为海洋高新技术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环节,成为世界各国开发海水养殖、海洋环保、海洋天然生物等新一轮技术竞争的热点。朱蓓薇正是在这一领域里潜心钻研十几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系列成果。获得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海参自溶酶技术及其应用”项目,就是其中一项填补国内海参深加工领域空白的重大成果。

十几年来,在食品深加工课题上取得的成功,激发起朱蓓薇搞科学研究的兴趣,这种兴趣也成了她后来不断探索海洋生物科学的内在动力。在进行一次课题调研时,她敏锐地觉察到,在众多城市的旅游食品中居然没有大连的独特产品。由此,朱蓓薇萌发了将科研重心转向开发特色海参珍品的想法。

可是,海参是一种自溶能力很强的海洋生物,在一定的外界条件刺激下,往往会出现破皮、吐肠、溶解等现象,多年来人们苦恼于它的贮存和加工之难。

朱蓓薇说,当今海洋生物开发被称为“钻石工程”,世界各国竞相开发。辽宁是海洋大省,大连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但海产品资源的开发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她一直有个信念,“我们要拥有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就要通过努力改变我国食品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依赖国外的现状”。正是这种信念,激励着朱蓓薇不懈地探索海参自溶的奥秘。

朱蓓薇提出开展海参自溶现象的课题研究,在同行中引起了争议:海参不易保存,实验难度很大,而且成本很高,再提高它的附加值,还有人买吗?朱蓓薇却认为,随着人们对海参营养价值认识的提高,会有更多的人开始食用,而且更有意义的是,加大对海产品的深加工,是发展海洋经济的一大趋势。在发达国家,海产品深加工占海产品总产值的90%以上,而中国还不到30%。如果海参深加工研究获得成功,将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可观的经济价值。

朱蓓薇毅然而然坚定地开始了海参深加工的实验准备工作。为了找到实验用的仪器和关键设备,她带着装满海参的保温桶多次南下寻求厂家协助,可各厂家都说没生产过这种设备。无奈之下,她只好委托厂家专门定做。

在实验最紧张的阶段,朱蓓薇还坚持在日本冈山大学攻读农学博士学位。学习期间,她仍经常往返于日本校园和大连的实验室之间。

通过对海参自溶过程的无数次试验和精心研究,朱蓓薇最终揭示:海参自溶,是其自身存在的海参自溶酶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海参自溶酶是具有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褐藻酸酶和脂肪酶等多种酶活力的复杂酶系。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控制温度、时间、pH值等条件,并使用酶抑制剂、金属离子及射线照射等手段,实现了对海参自溶过程的发生、进行和终止的有效控制。以此为核心,形成了一整套海参自溶酶技术,开辟了一条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海产品加工新途径。采用海参自溶酶技术制备海参粘多糖,与传统的碱法相比,具有产品活性高和成本低等优点;采用海参自溶酶技术生产的即食海参制品具有理想的外形、硬度和弹性。朱蓓薇在探索海参奥秘的征途上迈出了坚实而可喜的步伐。

2006年4月25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