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报记者 张向冰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各国对海洋的日益重视,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已经成为国际大势所趋。”全国政协委员张登义、王曙光如是说。
作为一个世界人口大国,我国陆海空间有限,资源缺乏,海洋是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和资源支撑。两位委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21世纪中国的振兴和发展必然要依赖海洋。从远期看,这是国家间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领域;从近期看,它是争夺海洋权益和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问题。因此,建立和完善海洋管理体制,加强海洋宏观协调管理,成为关系到海洋强国建设及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
在维护海洋权益方面,海洋管理国际性强、涉外问题多,我国在海洋方面与20多个国际组织有日常业务联系,与8个周边国家有频繁的海上活动通报、争议事件交涉与合作。在世界海洋上,还有维护我国在公海、国际海底区域和极地等领域,涉及海洋交通、海洋渔业、海洋科研和海洋战略开发等方面的利益和任务。
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形成了不断扩大的海洋产业群,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60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2841亿元,占到了当年国民经济总产值11万亿元的十分之一,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由于海洋资源立体分布,各种海上活动相互影响和制约,海洋经济发展涉及农业、交通、国土、石油、船舶、旅游等20多个部门,如果管理分散,缺乏总体控制和统一协调,各自从发展本产业的需要出发,开展海洋开发利用活动时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造成对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无序、过度开发,重复建设,增加行政管理成本,降低海洋经济效益等。
在海洋执法管理方面,随着我国管辖海域地理范围的扩大以及海洋法律体系的基本建立,海上执法和维护海洋权益的工作出现了新的形势,海上执法队伍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对海上执法的人员、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主要的海上执法力量分布在海洋、海事、海关和边防等部门所属执法队伍中,海上执法力量的协作以及直辖市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在保障海洋安全方面,美国等一些海洋强国有一套完善的制度,规定国家海洋机构和有关科学家负有为军方提供海上实时信息的任务,为军事训练和海上战场等军事行动提供海洋环境安全保障和技术支撑服务,并且早已成为专门的“军事海洋学”学科。我国目前海洋环境保障工作采取军民兼用的方式,这是符合目前我国国情的体制。经过长期建设,目前国家海洋局已初步建成了海洋调查队伍、海洋学研究队伍和预报保障系统。现在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海洋安全形势,急需国家决策,设立正式的、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机制,在制度上加以保障。
在海洋基础设施和海洋公共事业的建设和管理方面,我国是海洋灾害多发国家,巨浪、风暴潮、海冰、赤潮、海洋侵蚀等严重威胁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种灾害,需要加强公益性设施建设和服务。
两位委员说,多年来国际海洋权益斗争和各国发展海洋事业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强有力的海洋宏观协调管理体制,国家的海洋权益就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维护,开发海洋的巨大效益就无法充分实现。建立和完善海洋宏观管理体制和协调制度,是加强海洋综合管理,解决好海上涉外事件多、海域使用矛盾突出、海洋生态环境退化、执法监督不力等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此,两位委员建议把海洋管理作为一项综合性的行政管理事务对待。在现阶段,可行的方案是有效地整合现有力量,实现协调管理。例如,成立国务院海洋事务协调委员会,由总理或副总理牵头,各涉海部、委、局和国防部门主要负责人出任委员,委员会建立例会制度,重大问题纳入国务院议事日程。同时,在沿海各省设立海洋开发管理委员会,在各相关部门之间起到协调作用,形成完善的管理网络,真正做到为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管好海、用好海。
摘自《中国海洋报》1487期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各国对海洋的日益重视,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已经成为国际大势所趋。”全国政协委员张登义、王曙光如是说。
作为一个世界人口大国,我国陆海空间有限,资源缺乏,海洋是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和资源支撑。两位委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21世纪中国的振兴和发展必然要依赖海洋。从远期看,这是国家间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领域;从近期看,它是争夺海洋权益和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问题。因此,建立和完善海洋管理体制,加强海洋宏观协调管理,成为关系到海洋强国建设及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
在维护海洋权益方面,海洋管理国际性强、涉外问题多,我国在海洋方面与20多个国际组织有日常业务联系,与8个周边国家有频繁的海上活动通报、争议事件交涉与合作。在世界海洋上,还有维护我国在公海、国际海底区域和极地等领域,涉及海洋交通、海洋渔业、海洋科研和海洋战略开发等方面的利益和任务。
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形成了不断扩大的海洋产业群,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60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2841亿元,占到了当年国民经济总产值11万亿元的十分之一,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由于海洋资源立体分布,各种海上活动相互影响和制约,海洋经济发展涉及农业、交通、国土、石油、船舶、旅游等20多个部门,如果管理分散,缺乏总体控制和统一协调,各自从发展本产业的需要出发,开展海洋开发利用活动时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造成对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无序、过度开发,重复建设,增加行政管理成本,降低海洋经济效益等。
在海洋执法管理方面,随着我国管辖海域地理范围的扩大以及海洋法律体系的基本建立,海上执法和维护海洋权益的工作出现了新的形势,海上执法队伍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对海上执法的人员、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主要的海上执法力量分布在海洋、海事、海关和边防等部门所属执法队伍中,海上执法力量的协作以及直辖市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在保障海洋安全方面,美国等一些海洋强国有一套完善的制度,规定国家海洋机构和有关科学家负有为军方提供海上实时信息的任务,为军事训练和海上战场等军事行动提供海洋环境安全保障和技术支撑服务,并且早已成为专门的“军事海洋学”学科。我国目前海洋环境保障工作采取军民兼用的方式,这是符合目前我国国情的体制。经过长期建设,目前国家海洋局已初步建成了海洋调查队伍、海洋学研究队伍和预报保障系统。现在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海洋安全形势,急需国家决策,设立正式的、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机制,在制度上加以保障。
在海洋基础设施和海洋公共事业的建设和管理方面,我国是海洋灾害多发国家,巨浪、风暴潮、海冰、赤潮、海洋侵蚀等严重威胁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种灾害,需要加强公益性设施建设和服务。
两位委员说,多年来国际海洋权益斗争和各国发展海洋事业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强有力的海洋宏观协调管理体制,国家的海洋权益就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维护,开发海洋的巨大效益就无法充分实现。建立和完善海洋宏观管理体制和协调制度,是加强海洋综合管理,解决好海上涉外事件多、海域使用矛盾突出、海洋生态环境退化、执法监督不力等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此,两位委员建议把海洋管理作为一项综合性的行政管理事务对待。在现阶段,可行的方案是有效地整合现有力量,实现协调管理。例如,成立国务院海洋事务协调委员会,由总理或副总理牵头,各涉海部、委、局和国防部门主要负责人出任委员,委员会建立例会制度,重大问题纳入国务院议事日程。同时,在沿海各省设立海洋开发管理委员会,在各相关部门之间起到协调作用,形成完善的管理网络,真正做到为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管好海、用好海。
摘自《中国海洋报》148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