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百万鱼蟹“游”进南四湖

--我省首次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计划,人工放养各种鱼苗近900万尾

来源:姜言明 田良 马学信 报道   发布时间:2015-05-21 04:15:27 

本报济宁10月31日讯 今天上午,在我省最大的淡水湖南四湖,随着12艘摩托艇、5艘轮渡劈波斩浪,往来如梭,数不清的草鱼、鲢鱼、鳙鱼等本地特色鱼种在禁渔区欢快入水。
据了解,为减缓并最终遏制我省渔业资源持续衰退势头,逐步改善渔业资源生态状况,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年起,我省首次提出并实施了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计划利用人工手段,采用工程和生物技术,有目的地培育和保护内陆渔业资源,保持湖内生物种群的多样性,修复生态环境。10月30日、31日,我省先后在东平湖、南四湖首次进行大湖增殖放流行动。今年计划在南四湖放流草鱼、鲢鱼、鳙鱼、鲂鱼、鲫鱼、河蟹等大规格苗种595万尾(只),东平湖放流鲢鱼、鳙鱼、河蟹等大规格苗种270万尾(只)。整个苗种的放流工作将在11月底前结束。
我省是渔业大省,许多特色水产品享誉国内外。但近年来,由于水域环境污染不断加剧以及长期以来对渔业资源的持续高强度开发利用,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水域生态荒漠化现象日益严重,珍贵水生野生动植物资源急剧衰退,很多经济鱼类已形不成优势种群,水生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中国工程院赵法箴院士认为,开展渔业资源人工放流工作,将有效改变目前这种局面,而且能够改善水质环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十分明显。一般情况下,大湖放流的投入产出比在1:13左右。
省海洋与渔业厅侯英民厅长表示,在我省,由省财政扶持在两大湖泊进行如此大规模的人工增殖放流尚属首次。目前,增殖放流工作正在严格按照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管理办法进行,有关人员将对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增殖任务的顺利完成。

2005年11月3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