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风能产业前景诱人

来源:李剑桥 孙彦 马高飞   发布时间:2015-05-21 02:44:35 

研究表明,全省以风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如能达到国家规划的占能源消费15%目标,每年即可节约煤炭近1千万吨,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环境效益不可估量。

行走在威海市环海大道上,一排排高大风力发电机矗立海边,有节奏地发出呼呼的声响;在日照南湖镇,随着巨大风机的旋转,风力提灌站将清凌凌的河水从山脚下提到半山坡,滋润着万亩茶园……在我省黄金海岸,风车阵成为一道别致的风景。

大风车送来绿色能源

不仅在大海之滨的威海、烟台、日照,就是在内陆的临沂、莱芜,一座座风力发电场和风力提灌站点缀在广袤的土地上,狂放的大风被驯服成了绿色能源,或转变为电能源源不断输入到农村、 工厂,或提水浇灌万亩沃野。

近年来,我省重点在威海、烟台、滨州、东营、潍坊、青岛等地建设大型风电场,并逐步向浅近海域发展海上风电项目。目前省发改委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省106台并网风机,总装机容量9.22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居全国前5名。全省已核准的在建风电场9个,共计安装1500千瓦风机280余台,总装机容量43.6万千瓦。

2008年,省政府进一步提出要积极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清洁及可再生的能源,到2010年风电装机达到 92万千瓦,十一五末,全省风电装机容量要达到100万千瓦,2020年达到300万千瓦。

需求催生风能产业

风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清洁可再生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我省是能源大省,目前99% 以上的发电量来自煤电, 40%左右的电煤供应依靠其他省份。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使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承受着巨大环境压力。我省也是资源消耗大省,能源短缺形势严峻。

我省风能开发利用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和自然条件:地处东部沿海,海岸线长达3100多公里,沿海岛屿几百个,风能密度大,年平均风速高,是我国风能丰富区之一。半岛沿岸地带和山区的海拔较高、较平坦的山顶、山脊、山梁及特殊地形,形成了众多潜力无限的风口地带。研究表明,全省以风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如能达到国家规划的占能源消费15%目标,每年即可节约煤炭近 1千万吨,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环境效益不可估量。


可开发38座风电场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省气象局先后开展了风能资源调查、区划和预测评估、风力发电规划和风能资源开发利用发展布局评估研究等工作。

省气象局评价报告显示,我省风能资源丰富,风能资源总含量为6700万千瓦。在此基础上估算全省可开发的风电场有 38座。其中,烟台可开发13座,威海、潍坊、滨州、东营、青岛、日照也均能建设风电站。

省气候中心专家陈艳春说,山东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的软硬件建设正在走向系统化、现代化。已正式投入运行的风能参数计算系统实现了气象资料处理、风能参数计算、结果输出三大功能。省气候中心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合作利用非静力区域气候数值模式(CRCM),对滨州、东营、潍坊、烟台等沿海区域进行了高分辨率的风能资源详细评估。

以测风塔建设为基础的山东省风能观测网的建设,是我省风能资源开发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20071月,山东省气象局制定《风能观测网建设方案》,确定了20个测风记录年代长、测风环境好、有效风速区间适合、与测风区气候相似性较好的详查区参证站,开始着手建设风能观测网。目前,已在沿海城市滨州、东营、潍坊等多风地带共建成19座测风塔。测风塔配备6要素自动气象站,能分别在10米、30米、50米和70米高度进行风向、风速的观测,采用GPRS传输数据,最小传输间隔为60秒,并于2008年实现适时上传测风数据,为合理开发利用风能资源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省气象局局长湖涛说,下一步将继续开展风能资源开发特色气象服务,在建成的19座测风塔开展观测业务的基础上,进行风能模拟调试工作,完成相关台站风能历史资料的信息化;开展风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建设项目论证业务,做好工程设计建设服务。 (李剑桥 孙彦 马高飞)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