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需严重萎缩。经济衰退和全球贸易量的缩减,直接影响了航运和造船业。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预计,国内造船业2009年订单量将大幅萎缩,预计全年新接订单仅为2000万至3000万载重吨。
上海的“空箱商务计划”
而全球贸易的冷暖变化,首先影响到的就是港口。以上海为例,去年上半年,经上海口岸到美国的贸易量同比下降6%,下半年上海与日本、欧洲之间的口岸贸易量也出现下降。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总裁陈戌源表示,去年全年上海港年吞吐标准箱的数量仅增长7%,而往年这一增长率都在20%以上。
遇到问题,怎么解决?陈戌源介绍,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推出一项全新的 “空箱商务计划”,鼓励全球船务公司将空闲的集装箱存放在上海港,这样不但节约了国际船务公司的成本,提高了上海港的利用率,而且更重要的是延长了上海港的产业链,吸引了一批潜在客户。据悉,该项服务推出之后,目前已经有60万个空闲的标准箱放置在上海港。陈戌源表示, “上海港要建设成为东亚地区的空箱调运中心和水运中转中心,在寒风中寻找个性化的商务计划。”
值得庆幸的是,去年上海港继续保持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同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800万标准箱,位居全球第二。
造船业迎来风暴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造船企业新船订单明显减少,国内骨干船厂新接大型船舶订单基本停顿。2008年中国造船企业新接订单只有上年的一半,且基本都是上半年承接的。中国船舶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指出,虽然目前中国造船企业手持订单达到2亿载重吨,但船东撤单、弃船和延期交船的风险在加大。
有分析认为,如果国际市场持续萧条,今明两年船东撤单和弃船的现象可能明显增加。业内专家分析,由于全球海运能力过剩,部分国际金融机构将航运公司和船舶企业列为高风险行业,融资难度和成本明显上升,国内部分中小船舶企业流动资金十分紧张,甚至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威胁。
另外,造船企业手持订单遇到 “交船难”。一些国外船东因融资困难,撤单现象时有发生。据初步统计,目前船东撤单的船舶量接近300万载重吨,占去年全年中国造船完工量的1/10左右。
振兴规划,提振市场信心
上海电气重工集团总裁吕亚臣表示,上海电气重工集团成立之初就确立了3项任务——核电、大型铸锻件、造船配套件。这3项任务都将成为国务院近期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计划”的受益者,有助于刺激装备制造业加快自主创新,摆脱进口依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政府对企业的全方位扶持,更推动了企业在寒冬中提高 “体质”。 “我觉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能干别人不能干的”。吕亚臣坦言,金融危机给了企业一个调整产业结构的机会。
保住已有订单,推进自主创新
所谓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造船能力必须在不断的生产中才能保持,在全球造船业都没有新订单的情况下,保住已经持有的订单至关重要。”中国船舶信息中心总工程师韩光说。
据了解,目前我国船舶工业自主开发设计的主流船型的性能参数与日本、韩国等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一部分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仍未摆脱依赖国外设计的局面,重点海洋工程总承包和设计建造能力差距更大,国际市场竞争力薄弱。主要船用设备依赖引进国外专利技术制造,不少产品尚属空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宋群表示,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方面,我国有很多工作要做。在今后提高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要加大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环节的工作力度。这里面可能和一些创新动力、体制机制有关系,就是我们怎样在体制机制上促进企业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动力和能力。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