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布空间实验室实体引发美国专家深切担忧

来源:青年参考   发布时间:2015-05-21 02:47:55 
资料图:嫦娥一号撞月示意图

资料图:嫦娥一号撞月示意图

资料图:天宫一号太空舱模拟对接

资料图:天宫一号太空舱模拟对接

227日,中央电视台军事报道中首次出现了我国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的实体画面;31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撞月。国外媒体纷纷聚焦中国空间技术及其运用前景。有人担心,这会让中国在太空争夺中抢占军事先机;也有欧美航天专家唱衰中国航天,说嫦娥一号撞月有疑点

天宫一号重在军用

227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各大系统研制任务进展顺利。去年126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建启说,中国计划在2010年底发射一枚名为天宫一号的目标飞行器,争取在2020年初步建成载人空间站。

32日,美国知名航天报道记者克莱格·科沃尔特在航天飞行现状网站上刊文,对将于2010年升空的天宫一号进行分析。他说,中国空间站研发的领军力量是解放军总装备部,他们的目标是今年完成天宫一号各系统的研发,地面模拟空间站也很快完工。然而,科沃尔特将目光锁定天宫一号军事用途上,说天宫一号平时将自动运行,而中国军方的航天员会定期前往空间站,取回可能是侦察图像或其他传感器捕捉的数据。他说,中国至少有1艘无人神舟飞船装备了军用的太空情报监听天线阵。

科沃尔特认为,中国航天还有政治目的,那就是向全球发出政治信号——美国很快会跌下航天引领者的地位。因为天宫一号的预定发射时间,正好是美国航天飞机有5年不能升空的断档。按美国宇航局的计划,现有航天飞机在2010年前全部退役,新的载人航天飞机在2015年前不可能升空。在这个空档期内,中国人可能会占有航天优势。

咬定中国空间站军事用途的科沃尔特究竟是什么人呢?据航天飞行现状网站介绍,他现任航天飞行现状网站的资深编辑,在美国著名的《航空与航天》周刊任资深编辑近37年,曾多次报道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的航天进展状况。

撞月真实性无端被质疑

与高喊中国太空威胁相伴而生的,往往是对中国航天成就的各种质疑。嫦娥一号在北京时间31161310秒撞月成功后,英国《新科学家》杂志3日引述欧美多位航天专家的话表示,嫦娥一号撞月有疑点

据《新科学家》杂志记者理查尔·科特兰报道,嫦娥一号撞月成功,使得中国探月堪比欧洲航天局“SMART1”号。那个航天探测器曾于2006年撞了月球,由于“SMART1”号的撞月计划提前公告,多国专家都对撞击进行了观察,捕捉到撞击时的闪光,监视被撞月表的飞溅残骸。然而,美国航天专家凯利·比蒂说,撞月一般会选择夜间,但嫦娥一号撞月却在白天进行,不容易让人观察到。其次,国际航天界此前根本不知道中国嫦娥一号撞月的计划。英国布朗大学教授、日本和印度探月项目成员卡尔·皮尔特说:我不知道中国的撞月计划,所以没有准备好观察中国撞月时产生的影响。我希望将来的其他探测器撞月时提前预告一下。

不过,有欧洲航天局“SMART1”项目专家认为,嫦娥一号撞月选择时间上并不奇怪,因为撞月是对工程师和地面控制系统的一个极大考验,撞月的时机选择并不能真正事先预告,只是在合适的时机就下指示令其撞上月球表面,所以不能因此质疑中国撞月的真实性。

参 考 资 料:嫦娥为何撞月

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1024日发射踏上奔月旅程,到200810月完成预定在轨一年的各项探测任务后,状态良好。为了给后续任务积累数据和经验,中国探月工程领导小组决定在嫦娥一号卫星寿命末期,控制卫星撞月。此前,美国、欧洲和印度分别完成了撞月。但嫦娥一号是已经撞击月球的探测器中最重的一个,净重达1.15吨,前几个撞月探测器的重量都没超过1吨。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朱毅麟说,嫦娥一号绕月飞行的速度约为1.68公里/秒。通过地面控制实施变轨,让其冲着月球表面飞行。几分钟内,嫦娥一号就能以约1.68公里/秒的速度轻微撞击到月球,通过地面高分辨率的天文望远镜能观测到撞击坑。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说,嫦娥一号设计寿命为一年,现在已经超期服役将近200天,卫星所剩的燃料也比较少了,因此在燃料耗光前需要及时操控其撞月。现在的撞击点在月球赤道附近,而且是面对地球的一面,很利于地面观测。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